第411章 馬政(第2/3頁)

總之,就是這麽個道理,蒙古馬……也不是說它一無是處,作為野生生物,它還算是比較成功的,但是太過原始,作為戰馬的性能太差。所以對蒙古馬的所謂品種改良,就是把優秀馬種的基因不斷輸入進種群,這就需要像雜交水稻的父本和母本一樣,始終保持著一個純種的優秀馬種種群,為主種群提供種馬。而蒙古人的問題,就是不知道這一點,只會把好馬與劣馬混養,這樣的話,第一代確實能改善性狀,但是失去了純種馬之後,後面幾代就會逐漸性狀分離發生劣化,甚至被環境進行逆向選擇,逐代退化。”

符凱偉點點頭,表示聽明白了,又問道:“那麽我們現在是怎麽育馬的呢?”

呂澤比出三根手指,依次說道:“三層種群體系:純、精、雜。第一層,純種,也就是把我們最初的這批良馬相互交配,繁殖擴大規模,以作為優質基因的源頭。自然,這樣的種群雖然優質,但是數量太少,滿足不了我們的需求,那麽就需要第二層‘精選’了。這一層,也就是把我們之前已經進行過初步選育的優質母蒙古馬集中起來,到現在大約有1500匹吧,由第一層的種馬配種,以大量產生優質的後代。等有了第二代之後,就留下母馬再次配種,進一步改善品質,然後輸出公馬……”

“等等!”聽到這裏,符凱偉驚訝地打斷了他,“母馬再次配種?這,這不是近親……?”

呂澤笑了一下:“就是近親啊。當然,近親確實有可能出遺傳病,但也有可能讓優質性狀再次富集啊。而且,人不能近親繁殖,是因為不人道,但是馬要是出了遺傳病,直接人道毀滅就行了,事情完全不一樣嘛。”

符凱偉目瞪口呆,但想了一會兒好像沒什麽不對,於是又問道:“那第三層呢?”

此時兩人已經到了辦公區,拉開門進去坐下之後,呂澤又說道:“嗯,剛才那個第二層,當前我們的規劃,是分了青島、北山、田橫三個精選育馬場,好分散風險,每個五百匹母馬,以後再看情況擴編。好馬當然是多多益善,但是種群的選育和血統管理工作也不是件簡單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精力,所以規模不能一下子擴張起來。

為應對這個情況,我們又增加了第三層‘雜選’,也就是從第二層中,選一些合適的公馬向外輸出作為種馬,輸出地既包括我們自營的次級馬場,也包括民間的馬場,讓他們用來改善品種。正如剛才所說的,這個方法和蒙古人的做法相似,會導致血統雜亂、性狀分離,長遠來看會逐漸退化。但在短期內,確實也可以迅速增加馬群的平均素質,雖然雜亂,但只要基數夠大,還是能從中選出一些合格的戰馬的。這樣子,精育和雜選雙管齊下,十年之內,我們就能得到上千匹優質戰馬和更多的品質超越一般蒙古馬的上等戰馬了,這足夠發揮很大作用了。”

話說,現在東海騎兵的戰力其實已經相當強悍了,上次戰爭打出了赫赫威名,遠近皆知。但這更多的還是依賴於裝備優勢,而且他們有一個不可忽視的致命缺陷,那就是跑得慢。

東海騎兵與其他騎兵之間的對戰,能打贏,卻很難追上去把敵人留下來。這就有些類似於步兵對陣騎兵的尷尬了,沒法趕盡殺絕,很容易被重新集結的敵人再玩點什麽花樣出來。為了改善這個窘境,除了加強騎兵的訓練,讓他們能更好地操控馬速,就是改善馬匹的質量了。

所謂,什麽樣的騎兵需要什麽樣的馬。如果是身披重甲、沖鋒陷陣的重騎兵,那麽馬匹自然越高大沖擊力越強越好,速度倒是其次;如果是蒙古人這樣強調長距離機動的戰略騎兵,那麽吃苦耐勞成本低的蒙古馬反而更合適。而對於東海人這樣的既不需要長期行軍又不需要沖鋒陷陣的騎兵來說,短距離的沖刺速度才是最重要的。

這個需求倒是和後世的英國人差不多,而英國人引入優秀馬種精心選育,最後培育出了著名的短跑冠軍純血馬。東海人的育種體系就正在向這個方向努力著,他們不指望自家的馬能像純血馬那麽快,只要比蒙軍騎兵的一般速度稍快一點就可以了,這就足以讓他們輕松消除敵軍零散騎兵的騷擾了。

不過這跟符凱偉關系不大,比起未來可能出現的優質戰馬,他還是對現在就能得到的普通馬感興趣些:“唉,十年之後啊,人生能有幾個十年呢?得,你們既然一般母馬都顧不過來了,那麽賣我一些肯定沒問題吧?當然,種馬也得配上幾匹。”

呂澤看了他一下:“……一般品質的確實問題不大,但是,你們海軍要這麽多馬幹嘛?”

符凱偉指了指東邊,說道:“送去濟州島養著啊。這些日子我在盤算那邊的開發,想來想去還是沒想到能怎麽用,後來黃鶴給我出了個主意,說可以養馬賣去日本。我去找來資料一看,果然如此。日本的養馬地集中在關東,而且品質不高,我們的中等馬在那邊就算高頭大馬了;偏偏日本還有封建武士的傳統,對馬匹需求量不小。一來一去,那邊馬價很高,一匹一般品質的賣過去也能有幾十貫。但是,就算這樣,從本土跨海運馬過去也太不劃算,不如就在濟州島養一些,畢竟後世那裏也是著名的養馬地嘛,等慶元府那邊的船路過的時候順手捎上幾匹,多賺少賺總能賺一點。這點錢倒關系不大,主要是培養濟州島那邊的產業,積攢點人氣,為進一步開發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