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新幣制 上(第2/3頁)

孔嘉誼咳了一聲,說道:“升水就是貴金屬鑄成貨幣之後,由於貨幣本身所存在的加工成本、藝術價值和實用性,所產生的價格上升。”

季國風作出一副不耐煩的表情:“說人話。”

孔嘉誼嘿嘿一笑,又說道:“舉個例子好了。當初,哦不對,是後世,西班牙銀幣流入中國之後,由於它印制精美又便於點檢,所以即使只有七錢多重,也仍然有很多人願意拿它當作一兩銀子來用。到了後來墨西哥獨立,西班牙銀元絕版之後,這個價格甚至上升到了五六兩銀子之多。這就是升水。特別說明一下,這是市場行為,而不是政府行為,與鑄幣稅看起來很像,但不是一回兒事。”

季國風立刻抓住了重點:“哦,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我們的銀幣也會產生升水,所以事先定低一些,以更好地接近一貫錢的價格?”

孔嘉誼點起了頭:“是的。實際上,與其說是使它升水後接近一貫,不如說是我們在誘導它升水到一貫。”

季國風一皺眉:“這又是什麽意思?”

孔嘉誼一下子產生了一種主導場面的優越感,繼續解釋道:“如果升水完全按照市場規律進行,有一個透明的外匯市場進行頻繁的貨幣交易,那麽一枚銀幣是不可能精確地等於一貫的,而會是像0.928貫或者1.144貫這樣的數值。

但這需要一個發達的金融系統支持,而對於目前初級的商業行為來說,這樣的完全透明市場是不可能實現的。更何況如此復雜的數值會讓使用者感到困惑,正常來說,他們會不自覺地參考更熟悉的計量單位——貫來計算,除非是特別重要的交易才會斤斤計較。如此一來,只要我們把銀幣的真實價格定得比一貫略低,那麽加上升水後,市場價就真的會趨向一貫左右了。”

“好吧,你們城裏人真會玩。”季國風大概理解了他的意圖,但也對這個目標的可行性提出了質疑:“你這個算盤確實打得不錯,但是你真的能保證市場會按照你的指揮棒前行嗎?就我現在能想到的,至少有兩個方向會幹涉你的計劃。第一,我們大量投放銀幣之後,銀價難道不會下跌嗎?第二,如果我們的銀幣收到廣泛歡迎,被民間大量收集,那麽價格不會反而上升嗎?這兩個方向錯綜復雜,恐怕不是人力所能調控的吧?”

孔嘉誼點點頭:“確實如此,真正的市場是很復雜的。但這就要靠你們了啊!只要你們足夠給力,能夠把控住日本的白銀出口,那麽我們有了一個充沛的白銀來源,那麽就至少在初期能夠控制住市場上的銀幣匯率。而且就你剛才說的這兩條,不正好可以用來左右制衡嗎?初期,民眾對銀幣的認識度不高,升水不會太多,所以我只留了一百文的空間,但隨著普及度和認可度的提升,升水也會隨之上升,而這又彌補了因為白銀輸入而導致的銀價下跌,從而使得匯率更趨穩定。就算到了後期控制不住,但那時候我們的金融制度已經轉換到銀本位上去了,就算匯率波動也沒問題了。”

季國風這才想起來他給自己人接了一個去日本獲取白銀的麻煩差事,嘆了一口氣,決定放過這個話題。

他把銀幣放回匣子裏,又隨意從中取了一塊方形的黃銅錢幣出來,看了一下,問道:“‘十分’……這是輔幣?怎麽是十分不是一角?而且為什麽是方形的?”

這幾枚銅幣形制類似,都是圓角矩形的,有大有小,看來是同一系列的錢幣。季國風手裏拿的這枚對角線長約55mm,雖然是長方形的,但是圖案設計倒是與銀幣類似,正面是“十分”等字樣,只是多了一行“東海聯合儲備局”的小字,背面是東海LOGO,右上角還打了一個小孔便於穿線。

孔嘉誼點頭道:“確實是輔幣,更確切地說,是兌換銀幣的‘金屬兌換券’,十枚這種十分銅代幣就能換一枚壹元銀幣。之所以是‘十分’而不是‘一角’,是因為現在的人對‘一角’這個單位不太熟悉,為了影響力起見,還是用更常見的‘分’,也就是‘1%’為單位吧。造成方形是為了規避政治風險,畢竟理論上我們還是‘我大宋’治下,私鑄銅幣是犯法的。雖說天高皇帝遠他們也管不到我們,但象征性規避一下風險也用不了多少成本,還能避免百姓把我們的代幣跟南宋不值錢的大錢聯想起來。”

客觀地說,這些銅幣的制造工藝比起銀幣還要更勝一籌,畢竟是材料價值與面值不對等的輔幣,工藝上自然要多找補一下。

季國風點點頭,把銅幣掂了一下,想了想,又產生了疑問:“按剛才說的一元相當於一貫銅錢算,這一分差不多是七八文舊銅錢,能買好幾個燒餅了呢,對於日常應用不還是嫌大了些?怎麽沒有更小一級的輔幣呢,比如0.1分什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