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西南駐屯軍(第2/3頁)

眾人聽了,不由得肅然起敬,看過去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不過範龍城卻不給面子地吐槽道:“切,有那麽誇張嗎?裏面還有不少大字不識的遼東韃子呢,不就是喂飽了就給你賣命嘛!”

寧惟俞尷尬了起來,然後馬上想好了新的說詞:“喂飽了很輕松嗎?說起來,歷史上,只要能讓人民吃飽了,就是所謂的‘盛世’了;能讓軍隊吃飽了拿足了餉,那便是強軍了。吃飽可不是件簡單的事啊,這不是更能體現出來我們的主義真嗎?”

眾人哄笑了起來,但隨著下面的山地步兵營開始演練起了戰術動作,又開始聚精會神地看了起來。

雖然寧惟俞說的誇張,但山地步兵營確實是一支強悍的部隊,它的成員,也確實有相當一部分都是東海體系的受益者、認同東海價值觀並願意為之而奮鬥,或者按傳統術語來說叫“忠義”。其余還有一些是範龍城所說的從遼東雇傭過來的少數民族士兵,雖然在價值觀上差了點,但是山地作戰技術確實精湛,而且也有一定的樸素忠義觀,所以也被選入了山地營中,可以和其他士兵相互交流,共享戰技和價值觀。

有著這樣優秀的士兵,山地營雖名為“山地”,但其實在平地也能發揮出強悍的戰鬥力,就算是列陣而戰,也絕不虛同規模的任何一支力量。除了精準的隕星槍和長長的刺刀,雙腿更是他們致命的武器。經過長期越野訓練的山地步兵,能夠攜帶七日份的補給,日行百裏,持續數日,在敵人絕對想象不到之處發動突然攻擊並且安然撤離,戰略機動性甚至超越了騎兵,絕對稱得上是東海軍手中的一把利刃。

平時一般的小打小鬧的戰鬥倒不需要他們這麽拼,但如果真到了你死我活全面決戰的時候,如此犀利的山地步兵營一定在關鍵時刻給予敵軍重創,從而使勝利的天平向我方傾斜,真可謂決戰力量。

只可惜,山地營訓練不易,現在也就湊出一個營,不然……親自把他們訓練出來的高正感嘆道:這才是東海軍未來的發展方向啊!

看完四個營的演練,馬原可謂耳目一新,放下了一開始的輕浮態度,由衷地傾佩起來。他找到寧惟俞,問道:“可真是厲害了啊……這個,野戰營你們改編多少了?什麽時候能改完啊?”

說到這個,寧惟俞倒是苦笑了起來:“還早著呢,現在也就這四個營,而且一時半會是改不完了。這現在既要擴軍,又要調動訓練,還牽扯到各編制的重組,事情麻煩著呢。下階段,我們會先集中精力把1%計劃的框架搭起來,等跑順了之後再回頭繼續整編,爭取在三年內建立起8-10個合成營吧。”

除了已經改編好的四個野戰營,義勇師尚有11個步兵營、1個炮兵營和3個騎兵營的戰鬥兵力。這些營全都是在上次戰爭的時候有過實戰經驗的(未實戰過的13、14、15營去年便解散編入其他部隊了),番號來之不易。若是以本營為基礎擴充到野戰合成營那自然好,但若是打散編入別的營就不樂意了,而降級為守備營那就更不樂意了,所以還有的是扯皮的呢。

馬原連連咂舌:“三年?這麽長遠?”

“不好辦,不好辦啊,算了,不說這個了。怎樣,馬原,你們不是申請駐軍了嗎?大會那邊應該沒什麽問題,把重火力營和快反營給你們調過去如何?前者還可以幫著搞搞工程搞搞爆破什麽的,後者在西南活動起來還更方便。”

馬原立刻感受到了驚喜,一下子給了兩個主力,這兵頭們怎麽這麽慷慨了?連忙點頭應道:“真的?那太謝謝你們了!”

寧惟俞擺手道:“不用,不用,那在西南幾個軍分區的招兵和補給,也得多麻煩你們幫忙啊。”

從今年開始,海陸軍的規模有了相當大的提升。但是額度有了,想把它變現,還有一段路要走。雖然理論上新增的上萬兵額足以讓陸軍在每個縣都招一個營,但短期內是做不到這一點的:一來他們沒有足夠的軍官和士官去控制新兵,二來沒有足夠的軍事設施和裝備,三來補給的協調也是個問題,四來攤子大了的話肯定得有監察制度跟上,不然必然會滋生腐敗,削弱戰鬥力。

所以,擴軍只能逐漸進行。安全部現在拿出來的方案是,把控制區劃分成若幹個軍分區,然後把現有的尚未改編成野戰營的普通營分別派駐過去,以現有營為督導隊,每個軍分區新招募一至二個新兵營,等根基穩固後,才再次擴大規模。

軍分區一般是將臨近的或有戰略意義的幾個縣劃分到一起,但與現有的郡境並不重合。比如說西北邊的北海軍分區,就是包含了濰坊郡的北海、昌樂以及日照郡的諸城,而同屬濰州的昌邑卻與平度、掖縣一起劃去了大澤山軍分區。其它地區的情況也大致類似,軍分區與行政區域特意不重合,這是為了軍政分離,加強大會對軍隊的控制。說起來,這也是從宋朝學來的先進經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