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通商 三(第2/3頁)

這一千多元也不是一筆小錢了,但在海貿中也不算什麽,扣去各種開支更是不會有多少利潤。不過陳伯鳳仍然很高興,畢竟這可是白花花的真正白銀啊!

在蒙統區,以白銀為本位的官發紙鈔遭遇了嚴重的失敗,幣值飛貶,而外界流入的精良的東海銀元則受人青睞,購買力極高。

歷史上,李璮之亂後,忽必烈的新任財相阿合馬改變王文統自由兌換的思路,在各地設立兌換所,強令交易必須使用紙鈔進行,而白銀不能直接流通,必須進兌換所換成紙鈔才能用。這個辦法雖然暴力,但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紙鈔的流通,穩定了幣值。

但這個辦法能實施,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解決了叛亂之後,以史天澤為首的漢侯主動讓權,軍民分離,把民政歸還朝廷,使得朝廷有了一定的執行力。而在這個時空,情況則截然相反,戰爭失敗之後,忽必烈為了穩定局面,非但不能從漢侯手中收權,反倒要釋放一定的利益安撫他們,以免他們叛逃到宋一方去。因此,即使兌換所制度同樣實行了,卻也只能收繳到一些沒背景的商人的銀子,而大族和有大族支撐的大商卻絲毫不受影響,依然只認真金白銀黃銅,而對輕飄飄的紙鈔敬謝不敏。

另一方面,朝廷相比歷史同期,失卻了山東這個大稅基,財政收入很受影響,支出卻增多了,因此赤字很大,有強烈的超發紙鈔的沖動,而且他們確實也這麽做了。

於是,紙鈔便理所當然地開始貶值,而貶值則導致了民間更強的抵制。與此同時,東海貨幣的流入使得他們有了更好的替代品,不至於沒有合適的通貨可用只能捏著鼻子用紙鈔,使得抵制是可行的。而這種抵制又進一步加劇了紙鈔的貶值,到了現在,一張理論上可兌銀一兩的紙鈔市價只值幾分東海錢了,而且匯率還在持續下跌中。

換個角度來看,這一千多銀元在東海國只是一筆小錢(對於豪商來說是這樣,對於平民仍然是一筆無比的巨款),但在平灤則是極為珍貴的硬通貨,值得拿大量煤炭和山貨來換,換回來的銀錢足以讓陳伯鳳的家人好好樂上一會兒了。

不久後,陳伯鳳他們交割完了貨物,回到了鎮上。新河鎮繁華不亞於一般的縣城,不過陳伯鳳也無心流連,徑直去了國昌商行的門店中,找到掌管出納的財務櫃台,把陳淺開具的收貨證明小心翼翼地遞給了那個山羊胡的出納。

出納看了他一眼,先是一拱手,然後裝模作樣地戴上一副老花鏡,對著憑證上的內容和印記仔細核對了一番,又取過算盤劈裏啪啦打了一會兒,最後點點頭說道:“嗯,無誤,沒問題,我這就把票開給你。招遠行和姜公行的票你要哪個?”

陳伯鳳這就傻眼了。國昌行的規矩他是知道的,店裏不會放太多現錢,出納都是開了銀行的支票讓你自己去取的,倒也不算麻煩。不過以往開的要麽是東海行這個國字行的票,要麽也是立信行這種有背景的銀行的憑據,怎麽這次冒出什麽“招遠行”和“姜公行”來?

出納取下眼鏡,瞟了他一眼,知道他在疑惑什麽,慢條斯理地說道:“招遠行,是招遠縣幾家大族合股開的銀行;姜公行則只是一家的產業,不過這家可不得了,是濰坊姜家開辦的銀行。這兩家都是新近開辦的私營銀行,我們東家跟他們東家熟識,便照顧他們生意,帳都從那邊走了,我們下面做事的也沒辦法。不過嘛,你也不用擔心,雖然都是新行,可也是見票即兌的。若是轉存,利息也比國營行高些。”

陳伯鳳大概了解了,於是吞吞吐吐地說道:“那就招遠行吧,今日能提嗎?”

他對濰坊姜家略知一二,傳說是當年膠東地界的主人,被東海國東家們擊敗後榮養了起來。這樣的家族他可不太放心,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被清算了,還是另一家看上去靠譜些。

出納點點頭,說道:“甚好,稍等。”

說著,他又戴上了老花鏡,從櫃中取出一張支票填寫了起來。寫完後,他掐指一算今天的日子,從一套印鑒之中取出一枚對應的,蓋在了支票上,吹了兩下,撕了下來放在一個帳簿上交給了陳伯鳳:“喏,招遠行就在十字路南西……你在這裏簽個字吧。”

“有勞了!”話音未落,陳伯鳳就簽完字拿起支票,急匆匆地出門了。

新河鎮身為商業重鎮,銀行機構自然也少不了。鎮南街西二巷就是本鎮的“銀行一條街”,此巷雖然名為“巷”,但卻是條寬闊的大路,三大行和多家新興銀行都在此設點,路上車水馬龍,好不熱鬧。

陳伯鳳不多久就尋到了招遠銀行的所在,是一幢顯眼的四層石樓,招牌高掛,並不難找。樓中裝飾奢華,賓客眾多,這讓他松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