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章 陷入泥潭了?(第2/2頁)

實際上,單有“民心所向”並沒什麽用。當年金軍攻入開封的時候,民心肯定是向著趙氏的,可是再有民心,由一幫不懂軍事的士大夫帶著,遇到金軍就一觸即潰,那又能幹什麽呢?

但安南的情況就與當時的北宋截然不同。這裏的政治體制更落後,但也更適應現在的形勢。李、陳二朝在安南經營數百年,在基層留下了大量的豪強,而安南不興科舉,甚至還為了避免軍隊衰落,特意禁止武士階層學文。所以,這些豪強可不是只會讀書的士大夫,而是真有功夫的。他們既對陳氏有一定的忠義,又因宋軍的入侵而切實地利益受損,所以抵抗情緒非常高漲。有這幫豪強在,陳氏便可源源不斷地從基層組織起兵員,轉化為抵抗力量。這些抵抗力量或許無法與宋軍正面對抗,但是仍然具有作為武裝人員的基本素質,能夠成群結隊利用地形和人脈在鄉野間運動,為進一步的作戰提供了基礎。

所以說,不光得有“民心”,還得有“民力”才行呐。

陳國峻對現在的士氣非常滿意,當即把劍朝南方一指,說道:“據線報,宋狗近日會在缽盂鎮交接一批軍資,這就是我們的好機會了!”

兵將們振臂一呼,當即出了山寨,召集起各自的部下,跟著陳國峻一路向南方行去。

很顯然,光有基層還不夠,若是沒有良好的組織,再大的力量也發揮不出來。幸運的是,陳氏一族在這段時間裏恰好人才輩出,宗室子弟陳國峻、陳光啟、陳國瓚、陳慶馀等等都是能獨當一面的將領。他們找到了正確的抵抗方法之後,將基層兵力有效地組織了起來,神出鬼沒,對宋軍造成了嚴重的困擾。

而且,此時的陳氏有著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太上皇陳煚、皇帝陳晃、太子陳昑都堅決抗戰,該堅守時堅守,該退避的時候及時退避,使得抵抗勢力有了主心骨。同時,這三代領導人都能做到知人善用、及時放權、不瞎指揮,使得基層領導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基層、中層、高層,這個三個環節缺一不可,否則就必然會演變成亡國的局面,而現在安南幸運地三者齊聚,於是就有了繼續抵抗下去的本錢。

這支隊伍的行軍並不算多麽隱秘,甚至可以說就是明晃晃地在路上走,而沿途愣是沒有一個村民去向宋軍報告。就這樣,他們很快來到了缽盂鎮的外圍,埋伏在了早已準備好的叢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