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臨安事變 三 先進火炮系統(第2/3頁)

而在這一系列絢麗動作進行的同時,燎原級艏艉兩端的測角儀卻始終對準著宋軍最右翼的那艘大戰船。這是東海人慣用的經典的三角測量手段,燎原級仍然沿用著,不過卻進行了重大的改進,兩台測角儀被安置在萬向架上,如此一來可以減少一部分因晃動而產生的誤差,從而使得測量數據更為精確。

不僅如此,艦橋頂部還有兩個相距甚遠的“望遠鏡”對準著目標。這實際上是兩台特殊的潛望鏡,由一名經過特殊訓練的觀察員操縱,雙眼分別觀察一只鏡頭並不斷調整角度,若是沒有同時對準目標則會產生重影,否則就會在眼中形成穩定的實像。而看到實像的時候便說明兩個鏡頭精確地對準了目標,通過計算兩個夾角,便可以計算出與目標之間的距離。這套光學測距裝置實際上同樣應用了三角測量原理,但不受本艦運動影響,精確度要高得多,當然,對於制造工藝的要求也高得多,不是輕松能制造出來的。

這一新一舊兩套測距系統合在一起,便是“先進觀瞄子系統”,可以更準確地測量目標距離,從而為進一步的火控奠定了基礎。

“1.554,1.570……”“1933……”

艦橋之中,火控組的一名少尉正讀著儀表上顯示的兩組數據。它們分別來自於舊系統和新光學系統,前者給了兩個角度,而後者直接傳回了測距值——能直接從儀表上看出數據,這就是“先進信息子系統”的功勞了。

觀瞄所得的數據被轉化為電信號,直接通過電纜傳遞到了艦橋中,驅動儀器內部的機械零件按特定的次序運行,間接帶動儀表上的指針指示出數據。雖然在後世看來是不太準確的模擬計算,但對於現在來說已經足夠準確和先進了。

少尉正要對角度數據進行查表,關大富就打斷了他:“直接采信光學數據,開始計算吧!”

根據之前實驗的結果,光學系統的準確度要遠超舊式測距裝置,現在船上同時保留了兩套裝置,與其說是相互印證,不如說是留個備份而已。現在沒出什麽狀況,直接采信新系統即可。

“是!”

少尉立刻在另一個儀器面板上操作了起來,這個面板不小,但現在上面只有“距離”一行參數,只要把下面的數字旋鈕轉到相應的位置就好了,然後四個標明了“實心彈”“穿甲爆破彈”“高爆彈”“榴霰彈”的指針瞬間指示出了各不相同的用密位表示的角度值。而且就在同時,距離參數和這四個密位值也同步傳遞到了炮艙中的儀表板上。

這個面板背面是一台中央塔出品的機械式計算機,唯一的功能便是根據距離值輸出不同彈種所需的射角。這看上去很神奇,但實際上並不復雜,因為省略了諸多影響因素後,它的內部結構只要幾個旋轉運動便可搞定,核心技術其實是在儀表盤的非線性標注上。

“真是快啊。”看到數據瞬間出現,關大富由衷地感嘆起來,但實際上他對它並不太信任,又抄起表格確認了一下,“15.3……嗯,都沒問題。”

還好,並沒有出錯。

與此同時,另一名少尉在另一台更復雜的機器上,根據本船航速、航向角等諸元計算出了更微妙的橫向射角,同樣同步到了炮艙之中。

這兩個裝置加起來,便是所謂的“先進火控子系統”了,根據數據迅速計算出統一的射擊參數,從而減少射擊的準備時間,取得更好的準確度。如果只是這樣,那比之前的查表其實也並沒強出多少來,但這套火控子系統更根本的優點在於反應迅速,並非給完一組數據就完了,而是隨著雙方位置的不斷變動,在隨時更新著數據,這對於炮手來說就極有參考價值了。當然,這樣的火控在後世看來仍然是小兒科,風力和地轉偏向力等諸多影響都沒考慮進來,但還是那句話,在現在已經足夠先進了。

艦橋地板之下的上炮艙之中,周宏仍然在盯著頭頂上的儀表板。這個板子可分上下兩半,上半顯示的是距離、航速、風向等“客觀數據”,而下半則是火控組給出來的射角等“主觀數據”,炮手可以直接照抄主觀數據,也可以憑自己的經驗根據客觀數據進行微調。當然,自己調的結果並不一定就比主觀數據要強,而要不要調、怎麽調的責任重擔實際上就壓到了周宏的肩上。

隨著距離越來越近,周宏的壓力也逐漸增大,正當他如坐針氈的時候,一通來自艦橋的電話突然拯救了他。

“是,明白,先校射,1500米正式開打!”周通拉著電話走到了中央的05左和06左炮位前,對炮隊長說道:“按給定數據來,先來兩發試射!”

燎原級上的炮兵組織結構沿用了海軍的成熟經驗,每個小隊負責兩對炮,而上炮艙的05、06炮位位於整艘船的正中央,可謂是核心炮位,自然要由技能最為熟練的炮隊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