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臨安事變 三 先進火炮系統(第3/3頁)

宋子實上士就是這個小隊的隊長,他接到命令之後,不二話,直接拍了拍05左炮位射手的肩:“知道了吧?開始瞄準吧。垂直正00-83,水平負00-14。”

射手根據他的指示,帶人轉動搖柄,將火炮仰角調整到了大約5度,又仔細地轉動瞄準具,使它略微向右偏了一點點,這樣瞄準時炮口會略向左偏,以補償因本艦向右運動而產生的橫向偏差。然後,他就坐到炮身左側的瞄準位上,用右眼透過瞄準具的望遠鏡看向了遠處的目標——17式的射程高達三千米甚至更高,如此遠的距離已經不可能用肉眼去瞄準,只能借助光學器械了。足以用來瞄準的望遠鏡同樣不是個簡單東西,需要極高的工藝水平,也就是這幾年受益於工業水平的提升才能可靠地制造出來,但仍然很貴。

即使有瞄準鏡,想準確對準幾千米外的目標也不是個簡單的任務,因為本艦在不斷地運動和搖晃,稍一晃就會使鏡頭內的景象產生巨大變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炮位右側還有一人在專職負責調整炮身的平衡,他盯著炮架上的重力式垂直指示器,手握兩根搖杆,隨著船身的搖晃不斷微調著炮管的角度,使其與水平面的夾角保持相對穩定。這樣的人力垂穩不可能太精確,但總比聽天由命強多了,在他的幫助下,射手只需要指揮隊友調整水平射角追蹤目標就行了。

17式的炮架沿用了之前的成熟設計,靠近炮窗的位置有一根固定的轉軸,而尾部放置在後面的一道弧形鐵軌上,這樣就可以不費力且大角度地調整水平射角了。

兩名炮手協力轉著炮尾的轉輪,使火炮水平旋轉,而射手口中念念有詞,指揮他們的動作:“左左左……停!”

當宋軍最右翼的那艘大戰船在瞄準鏡中穩定出現的時候,射手突然喊停,然後稍一確定準星的位置,果斷扣下了扳機。

隨著扳機的扣下,炮閂內部的擊針被釋放,猛地撞向藥筒底部的底火。藥筒內部有六件硝化紙包裝的藥包,每包都裝著三百克黑火藥,這些黑火藥被壓縮造粒成棋子大小,以取得最適應17式炮管的燃燒曲線。現在,這總計1.8kg發射藥在底火高能射流的激發下,漸次爆燃釋放出巨量的高溫氣體,有力地推動了7.1kg的穿甲爆破彈彈頭向前加速,彈頭周邊的銅質彈帶嵌入膛線之中,使得彈頭一邊前進一邊自轉。最終,在彈頭通過2200mm長的炮膛出膛的時候,已經加速到了450m/s的高速。這幾乎已經是普通黑火藥能達到的頂尖水平了。

與此同時,安置著炮身的炮座猛然後坐,沿著炮架上傾斜的鋼軌一邊後退一邊上升,最終停了下來。這樣的設計能夠用火炮自身的重力有效地吸收後坐能量,復進的時候也相對省力,雖然簡單但很是有效,即使對於現在來說也是非常適用的。

現在燎原級上的炮架相比當初的原始設計幾乎沒有變動,只是在炮座兩側加裝了兩根管狀的配件,管內有一根粗大的彈簧。這樣炮座後退時彈簧被壓縮,可以減少後坐距離,復進時彈簧釋放彈力,可以加快復位速度,對於提升射速有很大幫助。

這彈簧看上去形狀簡單,但依賴於基礎冶金學,是將錳鋼精心冶煉加工並熱處理才能做出來的,而且壽命有限必須要定期更換,成本可不低。不過好在它只是配件,即使不裝彈簧,整個炮架依然能完成制退復進動作,只是耗時要長上一點。現在有它的幫助,炮座很快達到了最高點,又在彈力和人力的共同作用下向前運動,沒多久就回到了原來的位置,可以再裝填了,整個過程相比舊式火炮簡直可稱電光火石的功夫。

另一邊,彈頭出膛後,一邊自轉一邊向前高速飛行,劃出一道平滑而穩定的弧線,直直地朝目標撞了過去。

不但炮艙中的周宏和宋子實等人緊張的盯著前方,上面艦橋之中的諸人也瞪大了眼睛看過去,而艦橋位置更高,看得也更真切——這其實有點廢話,這麽高的艦橋就是為了能更好地指揮海戰而設立的啊!

然而令眾人失望了。即使經過了這麽多的努力,炮彈還是與目標擦身而過,落在了目標左側約一個身位的海面上,激起一根小水柱,片刻之後又爆炸產生了一片水花和亂波。此外,就沒有其他的效果了。

“哎……”

雖然在這麽遠的距離上想首發命中實在是有些做夢,但真的落空之後,不免還是對士氣造成了一定的挫折。

但是,韓松看到結果後,反而高興地喊了起來:“好,第一發就打到旁邊了,接下來還跑得了?就這個參數,也不用等一千五百米了,全彈發射,火力覆蓋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