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臨安條約(第2/3頁)

在陳宜中驚訝的目光中,烏文成慢慢說道:“與權,你想做丞相嗎?”

“什麽?”陳宜中嘴巴大張著,“丞相?”

烏文成點點頭:“是啊,丞相。你也知道,現在左丞相的位子空著,也沒什麽合適的人選,你若想當就去當吧。哦,一上來就讓你去當丞相可能不能服眾,先做個丞相代理、首席秘書或者權丞相之類的也行。”

什麽,自己這就要當丞相了,這是不是有點……

陳宜中幾乎被喜悅沖昏了頭腦,這可是左丞相啊,正所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做夢都想做啊!

“但是,為什麽是我?……”陳宜中剛這麽問出來,自己就想明白了。

由於賈似道多年的專擅朝政,現在朝臣有點青黃不接的味道。

有能力的大臣如果不依附於賈似道,那麽根本沒法上位,而依附於賈似道的多半又跟他跑了出去,就算是留下來的也大多不放心用。

剩下的既非賈黨而又有足夠資歷和品階的,基本都是“有德老臣”,特點是年紀大卻又沒什麽雄心壯志,不然早被賈似道鬥下去了。這些有德老臣基本是不可能與東海人合作的,他們已經一只腳踏進了棺材裏,現在所追求的是身後名了,若是臨去前又簽了什麽喪權辱國的條約,那豈不是一輩子清名盡付東流?所以,他們寧肯陪著朝堂政局一起爛下去,也不可能給東海國割地賠款然後收拾局面。

而陳宜中就不一樣了,一方面他現在還年輕,還有上進的空間,有進取心,所以是願意為上進而付出一定的代價的;另一方面他也有足夠的能力(至少他自己是這麽認為的),能夠收拾這個殘局;還有一方面是他怎麽說和東海人也有些交情(雖然不是好交情),總能說上話。所以,選他登場也是情理之中了。

像文天祥那樣油鹽不進的硬骨頭畢竟是少數,陳宜中你讓他明著投敵叛國肯定是不會幹的,但是以權位為誘惑,讓他在不轉變陣營的前提下讓渡一些利益,他就未必能不為所動了。

說起來,不就是賣國求和嘛,我大宋自立國以來,這種事幹的還少嗎?那些名臣名相,他們就那麽幹凈嗎?他們做得,怎麽我陳宜中就做不得了?

陳宜中再度露出了明顯的心動表情,不過仍然故作姿態道:“即便是二位用宰執之位誘惑我,我也不可能賣國求榮的!”

“知道,知道。”烏文成不耐煩地擺擺手,“不用你賣國,你隨便怎麽強硬都行,不用對我們客氣。”

“啊?”陳宜中又吃了一驚,不用客氣?那你們幹嘛要扶我上去?

魏萬程適時微笑著說了一句:“縱使你當了丞相,不得不做出什麽讓步,那也是形勢所迫,非你本願。”

對啊!

陳宜中突然明白了過來。東海軍都占住臨安了,想要多少錢,大可以自己去國庫和封樁庫裏挖,想要什麽地,大可以自己去占,現在想談個條約,無非是給朝廷留個面子而已。在這樣的狀況下,誰當丞相不是予取予求,就算送出去再多的利益,都不是自己的錯啊!

想到這裏,陳宜中立刻背過手去,做出一副憂國憂民的表情:“如今,我大宋已經陷入了風雨飄搖的局勢之中,主少臣疑,外有強敵環伺,內有奸相亂國。如果無有人撐起這局面,恐怕皇宋便又要重蹈漢唐覆轍了。宜中本只是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但事到如今,也只能勉強撐起這局面,為這座大廈裱糊窗戶了。”

烏文成忍住笑:“嗯,好,那麽這個位子就非你莫屬了。”

……

時間進入了五月份之後,臨安方面的熱度再度提升。

臨安朝臣、諸外藩及皇太後謝道清共同擁立皇長子趙昰登基為帝,尊謝太後為太皇太後,新帝生母楊淑妃為聖母皇太後,全皇後為後母皇太後,三太後共同垂簾聽政,明年改元“景炎”。

新帝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任命葉夢鼎為右丞相,又命陳宜中“權攝理左丞相事”。葉夢鼎春秋已高,只掛名,不幹事,朝政基本由陳宜中獨攬。

而陳宜中獨攬大權後,幹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清理賈黨余毒(雖然他自己就是賈黨出身),轟轟烈烈地借此鏟除異己;第二件是撥亂反正,宣布廢除《公田法》等諸“惡政”,並將陸續還田於民,以博取士大夫階層的支持;第三件就是與東海國展開談判,以“賠償損失”為條件,換取他們退出臨安並恢復“正常邦交”狀態。

談判過程並不漫長,因為決定權完全掌握在另一方手裏,能談出什麽條件完全看他們心情。最終,在六月一日,雙方正式簽訂了舉世聞名的《臨安條約》。

《臨安條約》重申了東海公民及國民在南宋控制區內享有的國民待遇,確保了東海人仍能在宋國如常活動和經商。在此基礎上,本條約第一次將東海國與宋國雙方視作對等的兩個實體進行定義,使得東海國的法理地位有了一次躍升——當然,現在這也只是個小小的面子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