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自走機(第2/3頁)

比如去年他們推出的“虎嘯-4500”,雖然功率不小,但整套系統加起來超過了三噸,遠遠超出一般載重馬車的水準,普通的馬都拉不動,運輸起來麻煩得要死!要是平地上走走倒也不是不行,但只要稍有點起伏坎坷,拉車的馬就得罷工不可,這就真是頭疼了。

“……當時羅秉生和他的工程師們第一反應是‘加馬’,四匹馬不夠就換六匹,小馬不行就換大馬……他們甚至還動過商社新引進的泰西巨馬的主意,但無奈這種進口馬數量太少必須留著育種,就算有多的也只能優先供應軍方,最後只能算了。

後來,還是一個工程師不知道怎麽突然來了靈感——這台虎嘯4500可是有12kw的功率,相當於二十匹馬了,既然馬拉不動,那讓它自己拉自己不就行了嗎?

他們聽到這個主意後便都沸騰了,認為自己發現了一項足以改變世界的大事。在用小型機器簡單改裝,驗證了機動力確實可以傳遞到輪軸上之後,他們便開始辰時上工戌時下班,每月只休一日,在如此刻苦奮鬥下,終於搞出了這台‘象’型自走機……”

張雲飛娓娓道來,終於把這事的前因後果講了個明白。

鄭紹明聽著直點頭,不過最後還是問道:“等等,老張,你還沒說你是為什麽來這兒的呢?”

這張雲飛卻不是跟著他的代表團一起過來的,而是一開始就在人群裏,見到鄭紹明他們之後過來打了個招呼,聊了幾句之後便自顧自地給他解說起來,這才讓鄭首席知道了前因後果。

張雲飛略帶得意地聳聳肩:“沒什麽,這台‘象’也有我的一半功勞,我當然也得跟著看看嘛。”

鄭紹明有些驚奇:“原來是你小子搞的,這麽大事我怎麽一點風聲也不知道呢?”

“您老日理萬機,哪裏顧得上這點邊角料啊。”張雲飛調侃了一下,“實際上這個項目不在工業部的規劃裏,也確實算不上能進內參的大事,我也就是看到了有些興趣,順手幫了一把……”

張雲飛當年以輕武器研究起家,從設計到制造都頗有心得,後來以此為基礎主持創建了萊陽鋼管廠。

影響火槍效能的一大因素是氣密性,鋼管廠一系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積累了大量經驗,而這些經驗正可以用在鍋爐和管路的密封上。因此蒸汽機產業興起後,他們也就順理成章地把業務擴張到了上遊領域,生產自有品牌的高端鍋爐,還提供部署蒸汽管路的一條龍服務。

這可真是貨真價實的高端產業了,逼格比起軍火可高多了,整個東海體系幾乎可以說難覓競爭對手。自然,他們也就成了生產蒸汽機的羅氏動力的重要合作夥伴。

張雲飛有一次帶隊去他們廠裏幫忙解決問題,結果順便就看到了他們在焦頭爛額地折騰那台自走機的原型機,當即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就參與了進去,幫助他們解決了不少問題。

“等等,”鄭紹明聽他講解前因後果,突然察覺到什麽不對,“你還懂蒸汽拖拉機?我記得你學的不是這個啊。”

張雲飛看了他一眼:“不學就不能懂了麽?俗話說得好,槍車球不分家,我懂槍又懂球,怎麽就不能懂車了?呃,當然,真搞起來也不簡單,把機器連上輪子讓它動起來是一回事,真正做成想走就走想停就聽轉向遛彎操縱自如的實用機械又是另一回事,兩者之間可是有著天壤之別,好多機械結構等等都得從頭做起,可是費事了。”

鄭紹明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哦,這麽麻煩?我看這不就是個脫離鐵軌的小火車頭嘛,去找陳文他們照搬不就行了?”

張雲飛嘆了口氣:“有些相通之處,但還是大不一樣的,就比如說火車上沒有差速器,想搬到平地上,還得重新設計一套。”

差速器是大多數陸地自行機械的必備機械結構。多輪機械在轉向的時候,內圈行駛距離短,外圈距離長,如果一對輪子連在同一根傳動軸上,就會產生轉向難的問題。差速器就是把一根傳動軸變成兩根半軸,把發動機的動力根據需要傳遞到兩根半軸及相連的輪子之上,解決差動問題。

“什麽,火車上沒差速器?”鄭紹明表現出吃驚的樣子,“那麽它是怎麽轉向的?”

張雲飛無奈地比劃起來:“就是那個,車輪跟鐵軌的接觸面不是平的,而是個斜輥,這樣轉彎的時候略有漂移,一個輪子半徑增大,另一個減少,就順利轉向了。很巧妙的設計,但是自走機用不了,只能上差速器了。不光這個,還有轉向機、離合等等結構,一個個加上去,原本簡單的機器也麻煩了。”

“是這樣啊。“鄭紹明對此倒是無所謂,反正加班畫圖的又不是他,反倒是對此物可能引發的前景大為興奮,“但不管怎麽說,這可都是個大飛躍啊,要是能用蒸汽拖拉機替代畜力,那我們可真是跑步進入大工業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