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小試牛刀(第3/3頁)

由於東海軍的標杆作用,這些年來元軍也在不斷軍備升級,手槍也成為騎兵的常見裝備。雖然元人生產的手槍使用繁瑣、性能低劣,但至少也是火藥兵器,一個照面,就放倒了一個遠道而來的騎士。

夏爾他們雖然見友軍用火器見多了,但自己用不慣,再加上自恃有高傲的騎士傳統,仍然堅持傳統的騎槍近戰,所以在這種不對稱的交手中落了下風。

所幸對面有手槍的似乎就這一個,其余人還在拿傳統的騎弓射箭,對裝備齊全的安條克復仇軍造成不了太大的危脅。

夏爾把長長的騎槍往前一指:“繼續沖鋒,十字軍戰士不會輸給蒙古人!”

騎士們齊喝一聲,開始舉槍向蒙古輕騎紮堆的地方沖去。說起來也是造化弄人,他們在西邊和蒙古人還是盟友,到這邊就二話不說戰上了。

但他們即使全力加速,也很難追得上對面,更別說結隊行動時還沖不到那麽快了。一見他們沖過來,蒙古騎兵們便一哄而散,又在他們的側面集結起來。

黑甲騎士調頭試圖繼續追擊,仍是無果。而且那個有火槍的蒙古隊長裝好了彈藥,又掠過來打了兩槍,雖然沒打中人,但卻中了馬,仍讓一名騎兵失去了戰鬥力。

夏爾接連失利,意識到討不了好,再次率隊對蒙古騎兵發動了沖鋒。這次依然被避了過去,但他們卻沒有減速調頭,而是趁勢繼續疾馳,拉開距離後向南返回了主陣。

……

“數量不明麽?”

張弘範看著最新的“報告”,啞然失笑。

經偵察,海外旅現在只知道南北都有元軍的遊騎出現,可遊騎背後又有什麽就完全不知道了。當年張弘範還為蒙軍效力的時候,這種窘況經常在宋軍身上發生,現在居然落到自己頭上來了。

他看向周圍幾個營的主官——他們與他出身不同,全都是有軍方背景的東海公民——見他們仍是一副信心十足的樣子,不禁產生了疑惑。

他站起來,對高川抱拳道:“旅長,如今敵情不明,我建議我軍應當在土河東岸紮營,穩固根本,再圖進取。”

土河是後世所稱的徒駭河,自聊城東流過,不算寬,但渡河還是要費些功夫。海外旅前鋒的此岸營已經抵達了河東岸,正在收集船只準備渡河。可是現在偵察受挫,顯然不宜貿然渡河,還是先把營地修硬一點的好。

“有道理,是得先把土河控制起來。”高川對他贊許地點點頭,可臉上仍是一副和其他軍官一樣自信滿滿的表情,“但步子也不能太慢了,兩岸都要建一個營地,再在河上拉幾道浮橋出來!元軍要來救聊城就來救,我給他們來個圍點打援!”

看來他仍然是要銳意進取了。

張弘範心裏打鼓,但看東海人這樣子,又覺得是不是有什麽依仗,還是不說話了。

當日,他們收攏了騎兵,埋頭抵達了土河東岸,就地紮營,並在西岸建立了一個橋頭營地。夜裏也沒有悶頭大睡,而是舉火將瀛山營、黑水營和古裏營轉移到了西岸。

第二日天亮後,西岸營地已經能用肉眼看到聊城城墻了。東岸的此岸營渡到了西岸,會同已經在西岸的瀛山營、黑水營、古裏營一起,向西邊的聊城進發。聊城守軍沒有大規模抵抗,四個營輕松抵達城下,圍三闕一,開始準備攻城陣地。

旅部仍然將騎兵派了出去,保持一個小規模的偵察圈,而參加過東阿攻城戰的河北營和南洋營分別在土河西、東岸營地留守。

聊城防禦要比東阿縣完備得多,尤其是寬闊的護城河對攻城方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即使守軍不幹擾,他們一時半會兒也渡不過去,暫時只能用火炮對付城頭的防禦設施。而這就給守方爭取了不少時間,完全可以在炮擊的時候躲避,等到攻方渡河的時候再反擊。

因此第三日,海外旅發動了幾次試探進攻,都沒有多大進展。

第四日,他們費了不少功夫,把一批小船走陸路自土河運到了護城河上。

第五日,10月17日,他們再次開始攻城——可就在這日,突然有大隊元軍騎兵在土河東岸自南北兩方呼嘯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