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八路齊發(第2/3頁)

函谷關依山傍水,主體是隔絕了東西的一座高嶺“稠桑原”,南側是更加高大不可通行的重重高山,北側是洶湧咆哮的黃河水,東側還有一條弘農河自南向北流過,形成天然護城河。秦時的關城位於稠桑原正中,內部有艱難開鑿出的山路,以冷兵器時代的技術幾乎無法攻取。但是漢朝之後,這一帶的地理環境有所改變,北方黃河的河道微微偏移,在稠桑原之北空出了一片可以通行的河灘地,舊關城已經稱不上必經之地了。因此,魏國及之後所修建的關城,便位於這片河灘地上。

現在,五路軍中的主力,第二重型旅,便在對著這處臨河新關猛攻,炮聲震天。而第104山地旅(長白山旅)則對著稠桑原上的舊關發動策應攻勢,既是分散元軍的兵力,一旦找到突破口也能發揮奇效。

在這兩路猛攻之下,守禦函谷關的元軍焦頭爛額,絕望一如雁門關的同袍們。不過稍好一些的是,函谷關東側道路難行,五路軍發動進攻後用了不少時間才推進到關前,現在是布置好陣地後的首輪進攻,所以元軍還不至於立刻就崩潰。

不過,這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炮彈如雨般落在關城上,各式防禦設施一個接一個被拆除,元軍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不知過了多久,炮聲停歇,殘存的元兵從各處探出頭來,驚恐地看向東方的夏軍——之前炮擊的時候,夏軍的步兵就已經在陣地前列隊待發了,可想而知,現在炮擊停了,他們也該發動進攻了!

“都拿起你們的家夥,上城,上城!”一名百戶高喊著,自己也提著自己的弓跑動了起來。

他們防守的這段關墻比較靠南,依山而建,炮火能摧毀城墻卻拿山體沒什麽辦法,他們躲在後方山溝裏,傷亡不多,現在又很快上了前線。

不過,如今關墻殘破,城頭火炮十不存一,元兵手頭的火槍也盡是些破爛貨,甚至還有不少拿弓弩的,面對那些嚴整的夏軍,還真不敢說能堅持多久。

“都站穩了!”百戶大吼了一嗓子提振士氣,然後看向東方,“他們第一次來攻肯定不會實攻,多半探探虛實就撤下去了,你們都挺硬了,下次對面才不會對我們這邊打……咦?”

原本夏軍已經出陣列隊,怎麽看怎麽是該攻過來的樣子,可不知道出了什麽事,現在竟然一彈不發,又往營地之中撤去了。

“這是在搞嘛?”百戶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其余士兵也稀裏糊塗的。但不管怎麽說,好像生死危機暫時解除了,他們寬心了不少。

百戶左右奔走,試圖找出夏軍攻勢突然停歇的原因,可上至千戶萬戶都沒什麽頭緒。直到過了一陣子,天邊出現了明顯的大片烏雲,他們才品出了一些端倪:“這是要下雨了……可是他們是怎麽知道的?”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烏雲就飄到了函谷關頭上,與此同時大雨瓢潑而下,地面瞬間變得泥濘無比,顯然作戰是不可能了。

如今七月盛夏,偶爾下場暴雨也正常,但夏軍能未蔔先知避開這場雨,並不是湊巧,而是收到了天氣預報。

現在的華夏國沒有衛星雲圖等高端工具,但是已經初步建立起了一個大範圍的電信網絡,把各地的氣象信息收集起來再加以分析,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未來天氣做出判斷。今天能預測到函谷關的這場暴雨,就是因為之前的幾天裏,從開封到鄭州再到洛陽接連下了雨,雨雲表現出了明顯的西移趨勢,那麽移動到函谷關附近也順理成章了。

現在他們及時收兵,避免了被淋成落湯雞的窘境,但不管怎麽說,攻城進度也的確被延誤了,只能暫待其它幾路表演了。

……

7月3日,開成州,六盤山。

關中盆地四面環山,從東方不易接近,從西北也要跨越重重大山。在這西北方向,進出關中主要依賴涇、渭兩條大河的水路及沿途沖刷出的河谷。渭水在南,涇水在北,這六盤山就位於涇水源頭附近,山間有關中四關之一的“蕭關”,也是通向西北的重要節點。

自寧夏府沿黃河南下,可至鳴沙州,再沿此州境內的高平川一路南下,可至開成州(固原)。開成州南有六盤山,跨越這座大山便可進入平涼府,再之後便可沿著境內的涇水一路向東南攻入關中。

如今,華夏軍派出的第六路軍便已抵達六盤山北,對這處要地展開了進攻。

六盤山不可謂不高,蕭關不可謂不險,相比雁門函谷也不遑多讓。只是現在的元軍也不是當年的元軍了,兵力處處受限,重心放在東方,對於這種偏僻邊界實在是難以兼顧到。雖說這座山確實是個布置防禦的好地方,但地理位置太靠外,從後方運輸補給過來損耗太大,對於元軍來說也是劣勢。所以,元軍把防禦重心放在了涇水中遊的涇州一帶,自己可以從水路取得補給,夏軍攻過去卻要長途跋涉,更具戰略優勢,而六盤山上的駐軍並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