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筆跡(第2/4頁)

  彼得劉的秘密雖然無人識破,但他深知中國有兩句古話,“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夜路走多了,難免遇見鬼”。他模仿校長筆跡,冒領錢款,長此以往,總會有東窗事發的一天。

  正好這時他在美國的家人寫信過來,叫他回美國生活。他便萌生退意,想在中國賺筆大錢之後,就全身而退,回去美國創業。可是他在學校雖然利用職務之便,時不時可以“代替”校長簽名報銷一點票據,但那經手的都是一些小數目,如果想撈一筆超過十萬元的大錢,那是絕無可能。他想一想,便只有利用自己的專長,找學校以外的有錢人下手了。

  一日晚間,幾位即將出國的英語班學員邀請彼得劉到福滿樓飲茶。

  彼得劉來到茶樓後發現,席間除了自己熟識的幾位學生,還坐著一位中年男子,身形瘦削,戴著一副玳瑁眼鏡,顯得文質彬彬的樣子,以為是哪所學校的教員,一問才知此人姓曲,叫曲環路,是青陽糖廠的老板。

  彼得劉吃了一驚。曲環路的名字,他自然是聽過的。此人本是一個蔗農,後來承包了青陽糖廠,所產的糖,行銷省內,稱為“青陽糖”。據說其身家財產達數十萬元,在青陽算是有錢人了。

  彼得劉頓時便留了個心眼,挨著曲環路坐下,說:“曲老板不是本地人吧?據我了解,曲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在這南海之濱的青陽,可是少有姓曲的啊!”

  曲環路說:“在下是北方人,從祖父一代,即遷居至此。”

  彼得劉就賣弄起來,說:“我在學校圖書館曾看到一本名為《風俗通》的古籍,上面記載春秋時晉穆侯封少子成師於曲沃,曲沃在現今中國山西喜聞縣一帶,其後子孫以地為氏,稱曲姓。曲先生的祖籍,莫非就在山西?”

  曲環路不禁有些吃驚,說:“曲某祖籍正是山西。不過我乃一介粗人,並不知道祖先之姓,竟有如此來歷,倒是受教了。”遂對這位學識廣博的洋教師心生好感,兩人推杯換盞,談得極是投緣。

  飲罷夜茶,茶樓跑堂呈上賬單,曲環路瞧也不瞧,大筆一揮,簽上自己的大名,囑他月底一並到糖廠財務處結賬。

  彼得劉見他的簽名字體呈方形,窄而細高,棱角分明,如同磚砌,風格十分突出,極易模仿,不禁心中暗喜。就跟他交換了名片,相約下次再會。

  數日之後,恰逢禮拜天,彼得劉就請曲環路到福滿樓飲早茶。曲環路甚是高興,攜夫人如約而至。

  他妻子姓丁名冬泉,三十多歲年紀,體態豐盈,發髻高挽,衣著得體,看得出是個精明強幹的女子。飲完早茶,曲環路讓妻子回糖廠監督生產,自己留在茶樓,邀來兩個好友,陪彼得劉一起玩撲克牌,消磨時光。

  只嘆這位曲老板賭運不佳,一個上午,就輸了數百大洋。卻不賴賬,大方一笑,如數付賬。又請三位牌友在福滿樓吃了午飯,這才散去。

  又過得幾日,曲環路租了一輛汽車,來請彼得劉到糖廠參觀。

  彼得劉在曲環路的辦公室,見到兩張書架上擺滿書籍,墻上掛著幾幅字畫,仔細一瞧,都是名家手筆。不禁心中暗嘆,原來這位曲老板,還是一位儒商。就笑他:“你好清閑,辦公室都成了書房,一點不像個追財逐利的生意人。”

  曲環路呵呵一笑:“生意上的事,向來都交給拙荊打理,我平時只管讀書飲茶打牌,過逍遙日子。”

  彼得劉環顧四周墻壁上的字畫,趁機提出自己的要求,說:“原來曲先生也有此雅好,想畢先生的字,也有些功底,就請賜我一幅墨寶如何?”

  曲環路也不推辭,叫人拿來紙墨,提筆寫了兩行大字,署上自己的名字,說聲獻醜,就送給他。

  彼得劉看時,只見紙上寫著一副對聯:曲環路,路曲環,曲曲環環路;丁冬泉,泉丁冬,丁丁冬冬泉。

  對仗還算工整,筆跡端正剛健,雖非大家手筆,卻也有些氣勢。

  彼得劉說了些贊揚的話,卷了這幅字,坐下喝杯茶,說了些閑話,眼見時間已不早,就起身告辭。

  彼得劉得到曲環路的墨跡後,一面認真研究他的書寫習慣、筆跡特征,潛心臨摹他的字跡,一面積極與其交往,經常約他出來喝茶吃飯,或者到青陽鄉下遊玩。當然,兩人在一起做得最多的,還是打牌賭錢。

  彼得劉經過觀察後發現,曲環路賭癮極大,牌技卻很差,每次打牌,輸多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