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一九九七年,石田衣良以《池袋西口公園》登上日本文壇,並獲得了該年的“ALL讀物推理小說新人獎”。至今七年,作者以及作品的發展都相當可觀。石田不停地發表多部短篇、長篇作品,二〇〇三年以《4TEEN》一書贏得了第一二九屆直木獎,乃日本最有權威的大眾小說獎;有目共睹,他是當前在日本最活躍的作家之一。至於作品,《池袋西口公園》不僅化身為漫畫、電視劇、暢銷DVD,而且發展成系列小說,已經有四本書問世,第五部也在雜志上發表過了。

石田衣良於一九六〇年三月二十八日在東京江戶川區出生,從小喜歡看書,學生時代每年看一千本書,也就是每天平均二點七本;從成蹊大學經濟學系畢業以後,任職於廣告公司,跟著成為獨立文案家;《池袋西口公園》是他發表的第一部小說。

有一次訪問中,石田說,三十七歲那年忽然開始寫小說,是受了女性雜志《CREA》刊登的星座算命的影響。一決定要做小說家,他采取的步驟就非常具體、現實:調查好各文學新人獎的投稿規定和截稿日期,並且開始埋頭寫作。

雖然最初以推理作品獲得了獎項,但是從一開始,他就寫各類不同性質的小說;除了“ALL讀物推理小說新人獎”以外,對“日本恐怖文學大獎”和以純文學作品為對象的“朝日文學新人獎”等,石田全也參與投稿,而且在每個地方都引起了審查人的注意。

獲直木獎的作品《4TEEN》是關於四個初中生的故事;他寫的戀愛小說很受女性讀者的歡迎;以金融界為背景的小說也被拍成了電視劇。石田衣良的作品世界真是五花八門。

日本小說家、《文藝春秋》創辦人菊池寬曾經說:“純文學和大眾文學的區別在於,前者是作家為自己寫的,後者則是為別人寫的。”從這個角度來看,石田衣良可以說是天生的大眾文學作家。什麽形式的小說,他都會寫,同時能夠保持自己一貫的風格。

《池袋西口公園》本來是一部短篇小說,乃池袋西口水果店的兒子、十九歲的真島誠與當地夥伴們做業余偵探的故事。

日文原名“池袋(IKEBUKURO)WEST GATE PARK”起得非常巧妙,特別有號召力。在東京人的印象中,池袋一貫是很土氣的三流繁華區;沒有銀座的高貴、六本木的洋氣、澀谷的時髦、新宿的次文化。連地標六十層高的陽光城大樓也蓋在巢鴨監獄舊址上,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戰犯被關押處刑的場所,自然不會有歡樂的聯想。但是,一改用英語把西口公園說成“WEST GATE PARK”,簡直忽而出現了全新的年輕人活動區一般,特別會刺激讀者的好奇心。

那形象,實際上是作者的創造。他在訪問中說,其實對池袋並不熟悉,只是曾在上下班路上經過的地點而已;在作品中,對西口一帶風化店很詳細的描寫,也並沒有進行過實地采訪。如果是真的,他想像力之豐富真令人為之咋舌。不過,他也承認,去哪兒都隨身帶有照相機,看到什麽都會記錄下來。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後,日本經濟長期不景氣,很多青年看不到希望,過著無為的日子。真島誠和他的夥伴們,就是這麽一種年輕人。他母親開的那種水果店,也是東京人都很熟悉的,主要生意是騙醉鬼的錢。高中畢業就不上學、不上班的兒子誠,從主流社會來看是個小流氓,理應缺乏正統、健全的倫理觀念。然而,一面對夥伴們或社區的危機,他卻表現得非常精明、勇敢,甚至像個英雄——雖然是三流繁華區的。

《池袋西口公園》最大的魅力,是作者以寬容、溫暖的文筆描寫著這批年輕人。作品中,幾乎沒有一個人是健康、幸福的。家庭暴力、校內暴力、神經失調、援交、亂倫、嗜毒、賣淫、非法外勞、不孕症……大家都有過不可告人的悲慘經歷、精神創傷。他們之間的來往,當初只有兩種:要麽是同病相憐,要麽是徹底對抗。但是,隨著小說系列化,真島誠他們幫助的對象也開始包括老年人、殘障人、小孩子等等的社會弱者。故事一方面保持著青年黑暗小說的架構,另一方面增加了社會、人情小說的味道。石田衣良的寫作手法真不簡單。

他說,二十多歲時候,曾經有一段時間情緒低落,把自己關在房間裏長期沒出來;後來經過自我訓練,逐漸對社會適應了。我們從他作品看得出來,因為有過痛苦的經歷,他是特別會理解別人之苦楚的。

自從八十年代,日本社會進入後現代階段,純文學等傳統文藝形式對年輕一代人不再有大的影響力了。反之,漫畫、卡通、電腦遊戲等成為年輕人共同的文化經驗。在文學領域,內容、情節類似於漫畫的“公仔(characte)小說”流行於年輕男女圈子;其特點是,讀者認同於登場人物,像網絡遊戲一般地投入於故事發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