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el

那種生物是在一座位於南太平洋的小島上發現的,發現者是一位美國生物學家。他從幾年前起就在這一帶調查核試驗的影響,看到那形貌令人驚異的生物時,難免聯想到核輻射的作用,其他生物學家也同樣如此。美國政府當即將這一重大發現列為絕密事項,要求研究小組盡快查明這種不可思議的生物的真面目。

從調查結論來看,經過諸多檢查與實驗,並未發現該生物與核試驗的聯系,也未發現對人類有害的因子。美國政府遂選擇適宜的時機,準許學者將發現新生物的事實公之於世。

這條重磅新聞通過媒體傳遍全世界的同時,新生物的名字已經取好了,命名者是研究小組的負責人。對他所取的名字,小組成員幾乎毫無異議,因為確實再貼切不過了。

這種新生物的名稱是——Angel(天使)。

Angel初次出現在公眾面前,是被發現之後一年多的事了。自然,只是在電視屏幕上亮相。看到這種不可思議的生物時,人們無不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進而懷疑起媒體,以為若非有人惡作劇,就是電視台也與當事者串通一氣開玩笑。以前英國報社就曾煞有介事地刊出報道,聲稱捕獲了尼斯湖水怪。但報道發現Angel的那天並非愚人節,消息傳開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況且報道媒體的負責人也沒有面帶慚色地發表更正聲明。事實上,電視台的新聞主播也善解人意地預計到了觀眾的疑慮,播出Angel影像的同時,作了如下解說:

“各位觀眾朋友,以上新聞絕非玩笑,這種生物的確生活在我們不了解的地域,它的發現堪稱一個奇跡。”

既然主播如此言之鑿鑿,觀眾也只能相信畫面上的生物確實存在,轉而驚嘆不已。

Angel通體潔白,表面如果凍般光滑柔軟,大者體長可達五十厘米,但大部分為十余厘米。有四肢,但通常只使用後肢行動,前肢形容為“手腕”更為確切。無尾。

從外形來看,Angel毫無疑問屬於脊椎動物,但具體屬於脊椎動物中的哪一類,學者之間也意見不一。

“Angel的繁衍方式是卵生,受精卵的形狀酷似蛙卵,但有乒乓球大小,內核不是黑色,而是純白色。從上述特征來看,它很像兩棲類動物,然而幼體又不同於蝌蚪,而是一出生形態就與成體一樣,更重要的是它生長於海中,這足以說明它並非兩棲類,因為兩棲類無法在海水中生存。但若說它屬於爬行類或哺乳類,同樣也很牽強,總之,目前唯一可以斷言的,就是不論從身體結構還是從各器官看,它都是前所未有的生物。”

以上為在某新聞節目中擔任嘉賓的學者的見解。

“部分人有這樣一種意見,它可能是受核輻射汙染,基因突變而產生的畸形生物。”主持人提到的這個觀點很有市場。

對此,學者出語謹慎。

“目前我們尚未發現它與核輻射的關聯,從它身上也未散發出任何放射線。”

主持人繼續發問,這次是個普通觀眾喜聞樂見的問題。

“依您之見,它是否有可能是來自宇宙的生物?”

聽到這個問題,學者依然表現得十分理性,既沒啞然失笑,也沒當場發作,而是以平靜的口吻回答:

“我認為這種可能性同樣微乎其微。對於構成Angel身體的物質,我們已經分割到分子進行檢驗,但沒有發現地球外的物質。”

“既然如此,”主持人擺出一本正經的表情,單刀直入地問,“它究竟是何方神聖?”

“現在學界正對其遺傳因子展開分析,其中比較權威的觀點認為,它是由某種深海魚類進化而來。”

“深海魚類?”

“沒錯。但為何會進化成這種形態,迄今仍是不解之謎。”學者邊說邊將目光投向屏幕上的Angel的身影。

Angel擁有五官,但依學者的看法,那並非五官,而是頭部的突起。實際上它沒有眼睛和鼻子,只有一張嘴巴,但嘴巴上方凹凸不平,凹處很像眼睛,凸起則儼如鼻子,頭頂還長有頭發。所有這一切組成的面孔,同傳說中的天使別無二致,而它那雪白柔軟的軀體也極像人類的嬰兒。它還有一個顯著的特征,或許是深海魚時代的痕跡:擁有小巧的鰭。一對魚鰭並列在背部,就像天使的羽翼。

Angel在日本的首次成功展出,是由大阪某百貨公司運作的。此前紐約和倫敦都已公開展出過,大阪排在世界第三。當時只有美國成功捕獲了Angel,所有Angel都集中在專門的研究所嚴格管理。要想舉辦展覽,就必須向其租借,不僅要付出昂貴得驚人的契約金,手續也復雜得令人卻步。大阪的百貨公司之所以順利搞定,無非是砸下比契約金更多的錢打通了關節。事實上出借的Angel原本已預定借給巴黎展覽,卻被大阪商人硬奪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