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3/6頁)

①側寫(profile,也譯為剖繪)指根據罪犯的行為方式推斷出他的心理狀態,從而分析出他的性格,生活環境,職業,成長背景等。這是一種歸納法的手段,在心理分析的初期,側寫師就根據犯罪事實將罪犯分成“有組織型”與“無組織型”,然後再根據不同類型的共性對罪犯進行進一步的剖析。罪犯側寫,起源於1940年,當時的美國戰略情報局(中央情報局前身)要求精神病學家威廉·蘭格側寫阿道夫·希特勒的心理。

“所以說,如果我們這個兇手在法定假日犯案,就表明他有工作,而且是個反社會者?”貝雅特問。

“現在要下這個判斷當然還言之過早,不過根據我們已經知道的線索來研究,不無可能。這對你們來說實用嗎?”

“實用,”湯姆說,“但如果我理解得沒錯,這是不是同時也是壞消息?”

“正確。我們這個兇手看起來很像那種棘手的連環殺手,也就是反社會者。”奧內花了幾秒時間沉澱,然後繼續說明。“根據美國心理學家喬爾·諾裏斯的說法,連環殺手每次做案都會經歷一個心理歷程,這個歷程共分為六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稱為醞釀階段,兇手在這個階段會逐漸脫離現實。第五個階段稱為圖騰階段,這個階段就是殺人階段,也是連環殺手的高潮,或者說得更精確一點,這個階段是反高潮的階段,因為兇手希望並且期待殺人可以帶來洗滌與凈化,可是這個希望和期待永遠都不可能滿足。這就導致兇手直接進入第六個階段,也就是沮喪階段。沮喪階段會導致新的醞釀階段發生,然後,兇手開始累積能量,準備下一次殺人。”

“這個六個階段會不斷循環。”莫勒說。他悄悄走來,站在門口,無人注意到他。“就像永動機一樣。”

“只不過永動機器是重復相同的動作,沒有變化,”奧內說,“而連環殺手會經歷變化,長此以往,他的行為模式會出現改變。幸好他的自制力會越來越低,但不幸的是他的行為會越來越殘暴。第一次下手後通常最難復原,因此他殺人以後會度過的所謂冷卻期也最長,這會導致長時間的醞釀階段,這段時間他會為下次殺人累積能量,同時也給自己充裕的時間好好計劃。如果兇手花費大量心力處理犯罪現場的小細節,而且殺人儀式執行得精準無比,被追查到的風險便非常低,那麽就表示他還處於早期的階段。這個時期他還在磨煉技藝,以變得更有效率。要在這個時期逮到他最困難。不過等他做過幾次案之後,冷卻期通常會越來越短,那麽他的計劃時間就會縮短,命案現場因此也會更淩亂,儀式執行得不那麽利落,他冒的風險也就更高。這些跡象都顯示,他越來越沮喪,或者用我的話說,他的嗜血程度持續升高。他失去了自制力,也更容易被逮到。但是,如果這個時候警方出手而不幸失敗,那麽他會被嚇到,並且停止殺人一陣子。這樣一來,他會冷靜下來,然後才從頭開始。希望我舉的這些例子不會讓你們太泄氣。”

“我們會適應的,”湯姆說,“可不可以請你說說我們手上的案子?”

“好,”奧內答說,“我們手上有三起命案……”

“兩起!”又是麥努斯,“目前莉斯貝思只是失蹤。”

“三起命案,”奧內說,“年輕人,相信我。”

幾位警察互望一眼。麥努斯似乎還想說什麽,但把話咽了回去。奧內繼續往下說。“這三起命案間隔的天數是相同的,都有相同的儀式,就是切斷肢體並在屍體上放罝裝飾品。他切斷被害人一根手指,然後給被客人一顆鉆石做為補償。順帶一提,補償在這類殘暴行為中是很常見的特征,兇手如果在嚴格的道德環境下長大,就會出現這種典型行為。也許這是你們可以追查的線索,因為現在的挪威家庭已經沒什麽道德了。”

沒有人笑。奧內嘆了口氣,“這叫黑色幽默。我不是故意用諷刺的方式說話,用別的方式也許更能表達我的意思,只不過我不想讓自己在這件案子還沒開始調查之前,就被它給吞噬了。我建議你們也避免這樣。總之,以這件案子來說,命案間隔和儀式手法顯示出高度自制力和早期階段。”

有人輕輕清了清喉嚨。

“怎麽了,哈利?”奧內說。

“被害人和地點的選擇。”哈利說。

奧內用食指搓揉下巴,想了一會兒,然後點了點頭。“哈利,你說得對。”會議桌上的人紛紛以探詢的眼神彼此對望。

“什麽說得對?”麥努斯大聲問道。

“被害人和地點的選擇顯示情況正好相反,”奧內說,“兇手正快速進入失去自制力和隨意挑選下手目標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