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一線希望(第3/5頁)

“我們來參加村越案的調查,又得麻煩您啦。”堀越說。堀越身材魁梧,與那須形成鮮明的對照。

兩個人都為這次意外的再會感到高興。他們是老相識,那須覺得和堀越一起工作比較好處,可不必在競爭意識上花費腦筋。

門脅交來的相機是小西六公司生產的珍珠IV型120彈簧相機,現在已停止生產。這種相機的鏡頭孔徑為3.5厘米,析像能力強,調距裝置與鏡頭連動,克服了一般彈簧相機的缺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於西德舉行的國標相機比賽中,它居同機種的首位,因此而名聞遐邇,現在仍然有很多人使用它。但在業余愛好者中,它已被自動化的小型照相機所淘汰,這是因為它的鏡頭和快門疊放在機殼裏,不好安放大鏡頭,而且當鏡頭和快門被拉出殼體後,與殼體連在一起的只剩下前蓋和蛇腹,因此難以采用卷片系統與快門上弦連動的結構,也就是說它的拍照速度慢。這種相機使用的膠卷畫面為6X4.5厘米,並且帶有遮光保護紙。

拍攝方法是:安上膠卷,扭動卷片鈕,保護紙上出現“開始”的箭頭標記,箭頭與相機內的紅點對準後,一合上後蓋,顯示張數的計數窗便進入工作狀態。繼續轉動卷片鈕,計數窗內出現數碼①後,卷片鈕就再也轉不動。只要不按快門,就轉不到下一張。這就是說相機裏安有防止重拍的裝置。當按了16次快門之後,防重拍裝置停止工作,這時才能取出膠卷。拍照期間絕對不可能倒卷。一旦在“開始”標記處合上後蓋,轉動卷片鈕,那麽如果不把膠卷全部拍完就打不開相機的後蓋。打開後蓋的同時,計數窗的字碼自動復原。

門脅把底片以及放大成4寸的照片交了出來。底片上有編碼,按編碼可以知道拍攝的順序。一卷120膠卷上有16個

按底片的編碼顚序,這16張照片是:①門脅面帶笑容站在登山中心站前;②大谷原道標前;③好像是冷池休息所前,由於是傍晚照的,清晰度不如前兩張。

根據山路的辨認,④也是在冷池附近照的,上面照下了樹林和被林木遮住底部的劍嶽,劍嶽上仍有積雪,看來這兩張是為了留念。這張清晰度也不夠,像是在③後不久拍的。

⑤至12拍攝於次日途中,就一個業余愛好者來說,這幾張照得相當有水平,畫面上留下了劍嶽、立山、五龍山生氣勃勃的雄姿。

13、14攝於唐松山莊。門脅說13是山莊的管理員按的快門。人物的背景是帶有山莊風味的建築物,上面的“唐松山莊”幾個字清晰可見。“的確是唐松山莊。”山路證明地點沒錯。

15、16攝於八方嶺山麓。

在研究相機和照片的同時,刑警們核實了門脅的“供詞”,確認了下列兩點:

一、門脅5月26日在鹿島槍登山口的登山指揮中心填寫了登山卡片(根據鑒定確認是門脅的手筆);

二、5月27日晚6時許,門脅到達唐松山莊,當晚就住在那裏。

赤坂署根據上述資料和稻田署開了聯席會議。會上那須首先發言,他說:

“5月27日夜裏門脅的確住在唐松山莊,第二天早上他拍了13、14兩張照片,這說明13之前的照片是來唐松山莊之前照的。從冷池到唐松一般需要走9個小時,因為當時不是登山季節,路比較難走,所以門脅用了12個小時也不足為怪。反過來算,他正好是早晨6點離開的冷池。這與他所說的是一致的。12之前的照片攝於27日晚6點以前,從路途所需時間計算,能證明門脅26日夜晚在冷池。”

那須說完之後,環顧四周征求同事們有無不同看法。畠山請求發言,他說:

“那些照片也許是去年同一季節或者早些時候拍的。他自己說是讓唐松山莊的服務員按的快門,假裝成今年拍的,實際上是去年的照……”

“你的意思是說他的照片是冒充的?”那須略有興趣地問。

“是的。”

“不對吧?”山路冷冷地說。

“為什麽不對呢?”畠山幾經思考提出的看法遭到否定有些不快。本來下署的人對警視廳的人就沒什麽好感,下面的人認為警視廳凈讓他們幹苦差事,自己做些能博得外界喝彩的表面工作,加之廳裏人優越感很強,總壓制下署的意見,而功勞又常常歸警視廳。畠山這樣認為可能出於偏見,實際像他所在的赤坂署這樣的頗有名氣的警察署,差不多和警視廳平起平坐。畠山有些過於敏感,不過警視廳的成員對他這種情緒卻也無可奈何。

“門脅讓山莊管理員按的快門,是吧?如果他拿來的是去年的照片,那麽去年他讓管理員按了快門,這樣就有被管理員記住的危險。”

“據說每年各地的登山者都到北阿爾卑斯山的山莊居住,管理員應旅客要求按快門的事恐怕多得很,他怎麽能記得那麽清呢!”畠山不甘示弱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