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先後出現的共犯(第4/5頁)

“他幾乎一直關在房間裏,以前我們很少看見他啊。”

居住在住宅裏的居民因城市生活節奏加快而相互之間關心極少,現在如此一說,大家才發現平時對201室的住戶印象很淡薄。

這位房客大約兩個月前住進來時,自稱是學生,但房門外沒有掛姓氏牌,所以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即便在走廊或樓梯裏難得相遇,也只是將目光移開,連個招呼也不打。

若在以前,這樣的人會被當做可疑人物而被派出所記錄在案。這一地區中小型住宅密集,房客的交替很快,警察受理的區域太大,因而無法做到面面俱到。

“會不會被煙霧嗆得窒息了?”

有人這麽說了一句。這句話立即引起了大家的不安。住在頂頭上的201室最受煙霧之害。倘若房間裏有人,理應跑出來的。

“進屋去看看吧。”管理人說道。

管理人按了按門鈴,又敲了房門,均不見反應,便試著推了推房門,房門很自然地打開了。因為房門沒有上鎖。

管理人小心翼翼地跑進房間,立即發出女性般的尖叫聲跑了出來。打110電話報警,警察立即趕到。

被害者自稱是二十歲的學生。向房東租房時報的名字是“新村明男”。

屍體呈現氰酸化合物特有的中毒死亡症狀。在當做食桌使用的被爐台上,放著剛開啟的啤酒和已經喝幹的空酒杯。毒藥估計是混在啤酒裏的。屋內不像有接待過客人的跡象。眼下這個時候,還不能斷定是自殺還是他殺。

因為沒有住民登記,入住時間又不長,所以派出所還沒有來得及對這名住客進行登記。房客雖然自稱是學生,但房間裏卻找不到一本教科書和參考書之類的書籍。像樣的家具也只有嶄新的電視機、錄像機、CD音響、冰箱、一套被褥,還有最小限度的替換衣服。罐頭食品和快速食品的空容器堆積如山。

據推斷,被害者死亡已有兩三天。因為近來天氣持續低溫,所以屍體的腐爛程度極小,屍體保存基本完好。負責勘驗屍體的中野警署的警員發現,被害者的特征,與幾天前新宿警署發布的通緝令上的新美良明很相似。

警察立即向新宿警署聯絡。接到中野警署發來的通報,牛尾與青柳一起趕往案發現場。

牛尾在案發現場的房間裏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水味。他記得自己曾經聞到過這樣的香水味,但不能馬上回想起來。

新美良明原來居住在西早稻田的住宅裏。那裏的房東被警方傳去,確認了屍體。

新美良明被害了。搜査本部受到的打擊極其沉重。兇手是在新美良明受到警方的通緝後不久下手的。因此,搜査本部失去了持田安子被害和小川朝枝被害的最大涉嫌者。

“這起殺人事件與前兩起殺人事件不會沒有關聯吧。”牛尾喃語道。

“你認為會是怎麽一回事?”青柳問道。

“新美良明是在前兩起殺人事件的延伸線上被害的。”

“那麽,這說明,以前的殺人事件,兇手不是新美。”

“新美也許只不過是一個受到引誘的道具,背後有人指使。現在是策劃人在暗地裏殺害新美良明滅口。”

“倘若要殺害新美良明滅口,親自下手既麻利又安全吧。”

“也許是共犯吧。”

“在持田安子被殺事件中,我們懷疑小川朝枝與新美良明是共犯,小川朝枝被殺是新美良明殺害共犯(小川朝枝)滅口。現在又出現了新的共犯。那麽,先後就出現了兩名共犯啊!”

“在持田安子被殺事件中,小川朝枝是共犯的說法很牽強。也有人認為,持田安子被害與小川朝枝被害,是兩起各不相幹的事件,這樣的感覺也很強烈。在小川朝枝被殺事件中,我們推斷新美良明的殺人動機是殺人滅口。但是,這個新美良明被殺以後,再回過頭來想,至少可以認定,共犯與小川朝枝被害有關吧。”

“就是說,持田安子被害,是新美良明單獨作案。”

“嗯。持田安子被害,也可以是新美良明單獨作案,也可以看做是新美良明與小川朝枝共同作案。而且,小川朝枝被害是新美良明與第二名共犯共同作案。就是說,共犯按先後順序依次出現。這種可能性也不能不考慮啊。”

“有沒有這種可能性,殺害新美良明的兇手是從另一條完全不相幹的線路上過來的?”

“有這種可能性。但是,新美良明在通緝令發布後不久便慘遭殺害,可以認定是有人害怕新美良明被捕後招供。新美良明逃離以前居住的地方,是為了賴掉房租,現在他的生活卻好像過得很闊綽。電視機和CD音響,還有被褥,都是嶄新的,罐頭食品和快速食品也都是價格最昂貴的,又不像在打工的樣子,看來是有人在出錢資助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