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 午時經(第3/4頁)

“為什麽殺猶太人呢?”我問薩爾瓦多雷。他回答說:“ 為什麽不殺他們呢?”他向我解釋說,他生來就聽布道者說,猶太人是基督的敵人,他們累積的財富是窮人所不齒的。我問他,領主和主教們不是也通過什一稅聚斂財富嗎,如此說來,牧童們並不是跟他們真正的敵人鬥爭。他回答我說,當敵人太強大的時候,就得選擇較弱的敵人。我揣測,正因為如此,這些人才被稱為“賤民”。只有那些有權勢的人才清楚地知道誰是他們真正的敵人。領主們不願把他們的錢財作為這些牧童的軍費供他們鋌而走險。對領主們來說,牧童的頭領誤認為財富在猶太人手裏,是很幸運的事情。

我問他,是誰教唆這些人去襲擊猶太人的,薩爾瓦多雷記不得了。我現在認為,當一群烏合之眾追隨著一種承諾而妄想一舉獲勝時,就永遠不知道是受誰指使的。當時我想,他們的頭領是在修道院和教會學校裏接受的教育,說的是領主們的語言,盡管他們翻譯成牧童們能聽懂的話,那些人也並不知道教皇在哪裏,但他們知道猶太人在哪裏。總之,他們圍攻法國國王一座高大堅實的城堡,是因為大批驚恐萬狀的猶太人躲在裏面。他們攻破城堡時,一些從城堡裏逃出來的猶太人在城墻下勇敢地自衛,他們扔木頭和石塊奮力抵抗。牧童們就在城門口縱火,用煙和火阻擊仍被圍困在裏面的猶太人。猶太人寡不敵眾,但他們寧可自殺也不願死於敵手,就懇求他們中一位最勇敢的人用劍刺死他們。那位勇士為成全同胞心願,拔劍殺死了五百名自己人。此後,那人帶領猶太人的孩子們走出城堡,請求牧童們給那些孩子施行洗禮。但是牧童們對那人說:你殺了那麽多自己的同胞,而你卻想免於一死?就把那人碎屍萬段,但沒殺那些孩子們,還為他們施了洗禮。然後,他們就朝卡爾卡松走去,一路上殺人搶劫,無惡不作。這使法國國王忍無可忍,即下令牧童們所經過的每一個城市都要進行抵抗,甚至下令保護猶太人,就像保護國王的臣民一樣……

為什麽法國國王在那個緊要關頭對猶太人如此關切呢?這不僅因為猶太人對於王國的貿易發展有利,也許還因為他懷疑牧童們會在他的王國做出過激的事情來。況且,牧童的人數激增,已危及他的政權。因此國王認為必須消滅牧童,得讓所有的優秀基督徒能找到理由來聲討牧童們犯下的罪行。不過許多牧童不服從國王,他們認為不該保護猶太人,說他們始終是基督教的敵人。在許多猶太人放高利貸的城市,民眾也樂於看到牧童們懲罰富有的猶太人,於是國王下令不準幫助牧童,違令者處死。國王集聚了一支大軍突襲,牧童死傷甚多,有的幸免也落荒而逃,遁入森林,不少人凍餓而亡。對漏網的殘余分子,國王委派將領把他們一一捉拿歸案,二十人或三十人一批,將他們吊死在大樹上,用他們的屍體警示世人,看誰還敢攪亂王國的安寧!不久,牧童終被殲滅。

薩爾瓦多雷在跟我講述這段歷史時,像是在講一番豐功偉績,這挺不尋常。他的確一直深信牧童們的行動是為了征服基督的聖地,並把它從異教徒手裏解放出來,可是我無法讓他相信的是,早在隱修士彼得[5]和聖伯爾納的時代,以及法國國王聖路易[6]的時代,這神聖的征服使命業已完成。不管怎麽樣,薩爾瓦多雷沒有到異教徒的國度裏去,因為他得盡快離開法國的土地。他告訴我,他去了意大利北方諾瓦拉地區,但是對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他很含糊。後來他到了卡薩萊,在那裏,方濟各會的修道院接待了他(我想他是在那裏遇上的食品總管雷米喬)。那時,他們之中很多人受到教皇迫害,換了僧袍,躲在其他教會的修道院裏避難,以免被處以火刑。這的確就像烏貝爾蒂諾跟我們說的那樣。由於他擅長手工藝,長期積累了不少經驗(他在無拘無束流浪時,有時是為不正當目的,有時是出於對基督的愛而從事多種勞動),食品總管雷米喬很快就接納他為助手。這就是為什麽他在這裏一住就許多年,對教會的豪華氣派不大感興趣,卻致力於管理地窖和食品庫的緣由。他可以不用偷竊而隨意吃東西,他可以自由地贊美上帝而不被燒死。

這是在他狼吞虎咽地吃著美味時,給我講述的故事,我懷疑他會不會編造了些什麽,又隱瞞了些什麽。

我好奇地看著他,不是因為他遭遇過的那些經歷獨特,而是因為我覺得他所經歷過的一切,正像許多光輝燦爛的事件和運動的縮影,使得那個年代的意大利變得更加富有魅力和更加不可思議。

從他的那些談話中能看出什麽呢?他是一個有過冒險生涯的人,一個可以殺死同類而不認為是犯罪的人。雖然在那個時代,每一種觸犯教規的行為在我看來如出一轍,但是,我開始懂得我耳聞的一些現象,並且理解了群情激昂的人們,因把魔鬼的法則看作上帝的法則,而對異類實行瘋狂大屠殺,這是一回事;而躲在陰暗的角落裏預謀殺人,卻鎮定自若,這是另一回事,兩者不可相提並論。我覺得薩爾瓦多雷不像是染指這樣一樁兇殺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