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我的結論就是,在你設想的那種情況下,有可能發生強度相當於廣島原子彈五分之一左右的爆炸。這不是悲觀的推論,而是精確計算的結果。”

“可科學技術廳卻堅持說,從純度上看,由高溫爐產生的鈈不可能成為核武器原材料。”

“那只是說,制造不出當年美蘇競爭時使用的那些高端武器。但鈈239確實可以引起核爆炸,這一點毫無疑問。”

“印度就曾用從原子彈爆炸中提取到的鈈進行過核試驗。”

“你說得對。”

“謝謝。這些對我很有參考價值。我可能還會來請教你的。”

我關掉錄音機,順手拔掉了電源,然後看著電腦屏幕確認自己邊聽錄音邊輸入的內容是否有誤。除了少數拼寫,基本無誤。磁帶是我幾天前到某大學原子爐研究所采訪時錄制的,對方是該所所長、原子力學教授。

我正在創作一部關於核劫持的小說,涉及從核廢物處理廠運出的核燃料部分被人劫持的情節。我曾寫過一篇關於超大型直升機載著裝滿爆炸物的核反應堆從高空墜落的小說,手頭這篇將成為它的續篇:我之所以執意探究原子彈爆炸,是不想讓它僅僅成為一個小說的題材。

關掉電腦時,電話鈴響了。是講談社的文田打來的。他是我的責任編輯,喜歡賽馬、卡拉OK,卻是個電腦盲,每當聽我說要用郵件發送稿子時,他都非常為難。

“怎麽樣了?”文田客氣地試探我。

“什麽?”我故意裝糊塗。讓編輯們著急,已成為我的一種樂趣。

“我是說,稿子。”

“稿子我還在寫啊。”

“有什麽問題嗎?”

我想象著文田焦急的表情。“啊,問題很多啊,我越深入調查,煩惱就越多。”

“那什麽時候能完稿呢?按照出版計劃,應該是六月份……”

文田好像無視我的煩惱,他只在意出版日期。編輯們都這樣。

“我盡量。”

“拜托了。如果需要什麽幫助,請告訴我。”

“知道了。”

我突然想逗逗他,要是拜托他拿攝像機去跟蹤運輸核燃料的卡車,他會有什麽反應呢?但這個沖動也只是停留在想象層面罷了。

掛斷電話,我穿好衣服,想去趟圖書館。外面的天空灰蒙蒙的,但看起來不會下雨。

我騎自行車來到圖書館。這是一座白色的鋼筋混凝土建築,沒有任何情調可言。這座中央圖書館,名副其實,非常寬敞,只是沒多少藏書。但是,在我需要查找資料時,還是能派上一定用場。借書台就在進門處,旁邊的告示板上寫著本月最受歡迎的圖書。這就是所謂借閱數排名。小說類依然是推理小說的天下。作為一名為推理界添磚加瓦的推理小說作家,我感到十分欣慰。我發現書單裏仍有解謎型古董作品,不禁暗自嘀咕,現在還有那麽多人喜歡這類作品啊。

我從借書台前走過,沿旁邊的樓梯上樓。三樓“社會科學區”是我今天的目的地。但路過二樓的文藝類書籍時,我忽然想順便看看。

我悠閑地漫步在高大的書架間。除了我,這裏空無一人,不由得痛心書籍正離我們越來越遠。夏天酷熱難耐時,大概會有一些貪圖免費空調的人為這裏增加訪問量,但他們也只是翻翻雜志而已。而我,若非職業原因,也未必會來圖書館。

我看著浩如煙海的書籍,心緒難平。出版這麽多書,是因為書都賣的不好。出版社為了保證利潤,往往采取以品種取勝的方針。不管作家傾注了多少心血,其作品對於出版社來說,不過滄海一粟。再優秀的作品,如果沒有評論家提及,也會被瞬間淹沒。徘徊在書架之間,有如躑躅於墓場。對,這裏就是書籍的墓場。

書架上也有我的幾本書。起初我還想查看一下借閱記錄,但很快又打消了這個念頭。在這種地方打擊自信,著實無趣。

我原以為這些書籍是按作者姓名的假名順序排列的,後來發現不然。細看之後,我找出了分類的依據——類別。

我決定在二樓多轉一會兒。當我轉了幾個來回之後,竟然不知道自己的方位了。我停下腳步,盯著旁邊的書,驚訝得瞪大了眼睛。

蒼井雄、楠田匡介、濱尾四郎、守友恒等人的名字出現在眼前。

他們都是活躍在昭和初期的推理小說作家。架上還有精裝本,大概是重印的。就這個圖書館來說,這類藏書還真不算少。

我沒有碰那些書,現在的我對這類偵探懸疑小說不感興趣。這類書只有在日本還有讀者,在重視真實性的海外推理界,幾乎沒有人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