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名字——藤田組偽鈔事件 - 8 -

目前通行的一般看法是,“藤田組偽鈔事件”是薩摩藩閥與長州藩閥兩大政治集團間權力鬥爭的產物。

藤田組承襲了井上馨的先收公司,但實際上公司仍然受井上馨的掌控。

描寫政爭題材而廣為人知的曲藝作品、伊藤癡遊的《藤田組偽鈔事件》(收入《明治初期的疑獄》一書)中,收錄了一份尾佐竹猛書中所沒有的資料。這份資料是井上馨和藤田傳三郎雙方訂立的協議,訂立日期是明治九年一月。且看其中這三條:

第七 藤田傳三郎同意以其家產並本社盈利及預期收入支付;公司不得轉讓或分與他人;無論關系如何親密之朋友,嚴禁無抵押而予貸款。

第八 傳三郎每月給俸百元,給俸可以分與妻子花用。

第九 商業以大阪駐軍之戰鬥軍靴制造為主,其他不可隨意擴充,一律應征得井上馨之許可。

為達成本社之目的,藤田傳三郎務必謹遵本社之法則及井上馨之指示。諸損益扣除清算可於每年七月、十二月兩度決算,其利益變動、公債證書或銀行存款及品物等可依照精細原價法核算計入賬內,制成賬表,一份送至井上馨所在。

對此,伊藤癡遊評說道:“看了以上內容就知道,井上是個對金錢十分仔細認真的人,同時也可以看出,其對人的照拂和支助簡直到了煩不勝煩的地步。”

這份資料癡遊是從哪裏弄到手的不得而知,但內容應該是可信的。癡遊是他成為職業講談師之後的藝名,本名伊藤仁太郎,伊藤仁太郎當時參與了自由民權運動,因此,他站在反政府運動的立場對藤田組與政府內長州藩閥高官之間的種種不當勾結進行暗中調查,並進而從適當的渠道得到這份堪稱私人機密的材料是完全有可能的。

盡管表面上藤田組處於井上馨的掌控之下,但有一種意見卻認為,從以上協議的表述中也可以看出,其實藤田組是井上馨個人所有的企業。

井上馨於明治維新後擔任政府參與(1),並先後出任民部大丞(2)、大藏大丞,後升至大藏大輔(次官),主要從政經歷都在財政領域。明治六年,他與澀澤榮一聯名向政府提出財政建議書然後辭職,其實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他巧取豪奪尾去澤銅礦山而被當時的司法卿江藤新平(肥前藩出身)彈劾,不得不辭職。創立先收公司則是他下野之後的事情了。

明治八年,井上馨復歸政界,朝鮮“江華島事件”(日本軍艦在朝鮮西南海岸一帶騷擾和武力示威,與當地守軍發生沖突,日軍登陸占領江華島的事件)爆發,井上馨與黑田清隆一同赴日,迫使朝鮮簽訂了不平等的《江華條約》。以此為契機,井上開始涉足外交事務,明治九年,他肩負調查各國財政經濟狀況的使命赴歐美諸國,第二年回國後,即出任參議兼工部卿。

然而問題就出在他赴歐洲這段時間內。

井上從美國經英國轉了一圈後抵達德國,而傳言井上馨正是在德國時與位於法蘭克福的東福瑙曼印刷公司簽訂了一份秘密協議,委托其偽造日本國幣,並將偽鈔運送至大阪的藤田組接收。“西南戰爭”結束後的明治十二年前後,社會上曾經風聞四起,認為藤田組的急速擴張得益於其偽造“日耳曼紙幣”,而這兩股風聞恰好互為印證。

根據《世外井上公傳》(第二卷)的記述,明治九年十二月,井上利用聖誕節前後的假期出遊德國,二十四日從倫敦起程到達柏林,當時日本駐德公使青木周藏(後任外務大臣)及公使館武官桂太郎陸軍少尉(後任內閣總理大臣,長州藩出身)恰好在柏林。

井上傳記中寫道:“其時青木欲與德國一貴婦人結婚,正頻繁同本國政府交涉,為這事青木還向公(井上)征詢過意見。”但只有極簡單的一句話,而且井上在德國期間的所有行動也僅限於這零星幾個字。

傳記在為逗留德國期間的井上隱瞞什麽?這其中不是沒有可疑之處。既然利用聖誕節假期出遊德國,但翻遍傳記卻看不到他向青木公使了解或親自調查當時德國財政經濟政策的只言片語。當時的德國宰相是俾斯麥,在他的力促下,德國與俄羅斯、奧地利結成了“三帝同盟”,相互牽制,使歐洲暫時避免了新的紛爭,也使得德國去除了後顧之憂,得以大力振興經濟。德國雖說幅員不大,但擁有豐富的鐵礦和煤炭資源,其時俾斯麥還沒有施行關稅保護法,德國也還沒有取得令人矚目的急速的經濟發展,這些都是稍後的事情,但其前兆業已隱隱出現。而負有調查歐美各國經濟狀況之責的井上馨居然對德國財政經濟政策不聞不問,只是為了青木公使與德國婦人結婚的事而“出遊德國”並接受青木的意見征詢,隨後便動身前往法國——至少根據傳記的記述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