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舊案疑雲(第3/8頁)



通常,人們換下的外衣會老老實實地掛在墻邊或放在某處,但是現在它們也不見了。誰拿走了它,會是兇手嗎?

奇怪的是,翻動睡衣的時候,麥濤發現枕邊床角還壓著一個黑色的手機充電器。奇怪,現場並沒有看到手機,也是兇手帶走了嗎?

麥濤在旁邊又盤旋了一陣,劉隊推門而入。“行了,其他人都等不及啦。”其他人指的是負責取證和拍照的警務人員,這時候麥濤臉上的淚痕還清晰可見,老隊長愣了一下,“哦,哭過了?”

麥濤不置可否地點點頭,以為迎接自己的又是一陣冷嘲熱諷。

沒想到隊長笑了:“哭過了就好。人人都說警察是沒心沒肺的,其實要真是如此,那我們什麽案子也破不了的。行了,走吧,到外面去透透氣。”

他帶著麥濤走出去。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麥濤走訪了這座院子裏的每一個房間。又過了半小時,他一言不發地跟著隊長回到了警察局。

第一次面對大案,麥濤很快理解了犯罪心理師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開會。

在二樓的會議室裏,吵吵鬧鬧地聚集了一大批人。

適逢2007年,政府其他辦公室裏早已禁了煙,這裏卻不行。桌上堆著好幾個巨大的煙灰缸,裏面塞滿了參差不齊、各式各樣的煙頭。“靜一靜。”隊長發話了,他居中而坐,身邊是兩位副隊長,麥濤沒有坐,靠墻站著。“張賀。”他指著一名刑警,“你也去過現場,給大家介紹一下情況吧。”

被指名的刑警還沒說話,證物科的主任先闖進來:“老劉。”他和隊長年紀相仿,因此親切地叫著,“老劉,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你想先聽哪一個?”“先說好的吧。”“嗯,好消息是,你也看到了,被害人家院墻上有攝像頭。”“那壞消息呢?”“壞消息是,那玩意兒是唬人用的,後面沒有鏈接任何設備,所以別指望可以拍下什麽……”“你是特意跑來拿我尋開心的吧?!”隊長氣得直撓頭,“出去出去,別添亂了。”“好吧!”他咽了咽口水,“別費勁了,我自己給大家介紹一下案情吧。”

其實,組裏的各位都了解了大致的情況,所以隊長只是介紹了現場的勘察結果。

說完了,接下來是自由討論的階段。

有警員表示,目前嫌疑最大的當屬房主的外甥,也就是一開始站在門口的做房地產生意的小夥子。

這不是自由市場,發表任何言論都要拿出根據來,他們的根據是:1.本案雖有兩名受害者,一老一少,不過兇手顯然不該是沖著老人去的。

2.院中死去的老太太被證實是女孩的姥姥,八十多歲了,沒文化,不識字,甚至在解放前連個名字都沒有,只知道娘家姓王。按照解放前農村的土辦法,這老太太生下來的時候,也不需要取名字,就叫作王氏。解放後,新政啦,嫁到夫家,自然就要取個名字,叫作王玉珍。別瞧王老太太偌大一把年紀,可死前沒生過大病。勞動婦女嘛,腿腳靈便,眼不花,只是耳朵多少背了些。像這樣一位不可能招災惹禍的老太太,自然不可能成為兇手的首要目標。在這件事上,所有人的理解得到了統一:老太太是碰巧出現,才做了刀下鬼。

3.既然兇手與這老太太並無瓜葛,那麽必然是沖著其他人去的。究其犯罪動機,無非就那麽幾種:為財,為色,為報復。

4.若說兇手是為色,那為什麽女孩的屍體上並未發現遭受侮辱的痕跡?如果說是為報復,趁著男女主人不在家,專挑老少下手,這雖然並非不可能,但連續持刀殺人更方便,何必要面對面掐死少女?若說是為財也不合理,雖然院子裏失竊了什麽此時還沒個定論,但至少現場沒有被翻亂的痕跡。

5.即使動機尚不明確,兇手連傷兩命,卻應該是為了保全自己。根據法醫的報告,老太太死在外孫女之前,時長很難推斷,約為半小時至一小時之間。中間這段時間,兇手在做什麽,還是個未解之謎。不過從他隔了半小時才再次下手的情況推斷,兇手或許不想再殺人,但唯恐自己的身份泄露,才不得不殺死女孩滅口。這說明兇手和這家人挺熟的,才不肯留下活口。

6.剛才鑒證科的主任也說了,院墻上的監視器只是裝裝樣子,並不具有真實的拍攝功能。但即使是裝裝樣子,也有一定的震懾作用。普通犯人願意冒著被拍攝的危險去作案嗎?不會的!這也從側面佐證了兇手一定是這家的熟人。

7.若是從熟人下手,則首先值得懷疑的自然是已經浮出水面的戶主外甥。他或許因為貪圖舅舅的財產而心生歹意,起了非分之想。“不大可能吧?”人家的話還沒說完,麥濤便插了嘴,當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一開口就得罪人。“是嗎?”被打斷的刑警斜了麥濤一眼,“那麽倒讓我們聽聽犯罪心理師有何高見。”“嗯,你說那外甥是兇手,其實這事也很好查證。女孩的指甲裏有碎屑,是與人搏鬥後留下的。如果外甥是兇手,那他身上必然有相應的痕跡,我估計他沒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