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舊案疑雲(第4/8頁)



這一句話咄咄逼人,但是合情合理。對方一時啞然,想來是被說中了,可又不願意吃個啞巴虧,隨即反駁說:“我並沒說外甥一定是兇手,他可以夥同他人。”

“這也不可能!夥同他人目的何在呢?為財?為色?為報復?你自己剛才也說過了,這不大可能。如果為色,還有請別人上的?報復更談不上。他和舅舅有些生意往來,其實也算不上幕後潛規則。平房價格看漲,他手裏握著資源,愛賣誰賣誰,不大會有什麽糾紛,就算有,也不至於要持刀殺人吧?只有為財,倒是有些可能。你可以說兇手慌了,殺人之後因為恐慌,來不及盜竊就逃走了。但這不足以解釋為何兩條人命之間間隔了半小時。”

麥濤振振有詞,組裏的一部分人也覺得他言之有理。為避免情勢一面倒,有傷和氣,隊長發話了:“麥濤,在現場的時候你不是也說過嗎,被害人一定認識兇手。”隊長處事老到,自然不肯讓未來的女婿樹敵太多。沒想到麥濤年輕氣盛,根本不領情:“對,我是說過這話,不過這熟人肯定不是外甥,理由有三。第一,動機不明。房子賣給自己的舅舅,就算把利潤壓得再低,傭金也不少,何況這是他自己的意願,屬於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事後就算要反悔,也不會持刀行兇,所以這外甥根本不存在作案動機。第二,通過現場問話發現舅舅對他很信任,自家鑰匙也交給他一把,拿了鑰匙再去作案,這不是掩耳盜鈴嗎?擺明了讓自己成為最重要的嫌犯,他應該沒這麽傻吧?第三,殺了親人之後,有幾個人願意重回現場?外甥第一時間報了警,看得出他自己也很震驚,留在現場等待警方趕到,這也不合情理。所以我認為,兇手的確是熟人,但不是這家的熟人,應該是女孩的熟人才對。”

一番話擲地有聲,沒想到正因為這番話,也給他自己惹下了麻煩。既然麥濤說得有理,人們也就不免會問:“那麽你說說,兇手會是什麽樣的人呢?”

這一下可把麥濤給問住了,因為他不知道。

麥濤只是認為,兇手和女孩關系非同一般,但兇手的身份他猜不透。因為任何人都可能與這十幾歲的女孩產生聯系——同學、朋友、社會人士,甚至是學校老師。乍看之下,任何人都可能是兇手。這個年紀的孩子,半大不小的,都覺得自己很成熟,願意與社會接觸。她可以接觸到的人太多了,實在不好確定。

麥濤猶豫了一下,只回答說:“兇手是男性,十八到四十歲之間。”

人群中一陣竊竊私語,還有些人在偷笑。對!十八到四十歲,這範圍可真夠大的。男性,是的,我們也知道兇手肯定是男的,女人幹不出這種事。

麥濤漲了個大紅臉,他本來膚色就白,這一下弄得像蒸熟了的蟹蓋。“我想有些線索要向被害人父母核實之後,才好下結論吧。”他還有心解釋,不過已沒人太關注他說什麽。

劉隊借坡下驢,組織眾人討論其他環節。

眾人七嘴八舌,也道出一些細節:戶主除這個女兒之外,還有一個兒子,年約十歲,這個假期,父母就是帶他外出旅行了;這一家人是三月份搬過來的,之前大興土木進行裝修,胡同裏鬧得沸沸揚揚;傳聞男主人是山西煤老板,但後來證實這不過是鄰居們以訛傳訛,並非如此;這家人與鄰裏關系生疏,家務事似乎也矛盾重重,上周小院裏亂哄哄的,又哭又吵,鄰居也鬧不明白發生了什麽。

末了,劉隊清清嗓子,終結了眾說紛紜的場面。他下了命令:下午得知噩耗的男女主人會來警察局,他將親自接待;其他人去把所有與這個家庭有接觸的人給找出來,誰進去過他們家——親戚、朋友,連送報紙的都不要放過,挨個兒去排查確認;當然,審訊室裏的外甥也不能輕易地放跑了,派專人認真詢問,看能不能挖出些線索來。人馬一一調動完畢,只有麥濤未作安排,他可以自由選擇跟著哪一組行動。

實際上,歡迎他的組也不太多。他選擇去女孩的學校,也沒人攔著他。

眼下還是7月22日,學校剛開始放假不久,傳達室裏只有看門老大爺和幾位值班老師。一聽說這個情況,值班老師馬上帶他查證了記錄,把女孩班主任的聯系方式找了出來。

作為學校裏少見的男教師,這位中年的班主任全身上下一團正氣,倒也讓人放心。

麥濤帶來的噩耗終究叫人痛心,班主任沉默了好一陣子,連連搖頭。麥濤本沒指望能從他身上了解到什麽,卻不料他說:“沒想到這丫頭就這麽走了,唉,也真是受委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