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綢緞 第十五章 凍結(第4/5頁)


  “沒錯,我這裏有記錄,是學生的資料備份。謝曉虹,編輯,女,38歲……不可能存在那麽多巧合。”

  “那麽,兇手殺人是出於對同性戀的報復?”

  “這我也不知道,我想最好去找我的學生問問究竟,但最有可能是他記不起來這些事兒了。”

  艾蓮順著這個思路往下捋,既然謝曉虹與蕭影有過合影,而其他的被害人也有合影,那麽,不妨大膽假設這些被害女性都存在著同性戀特質,當然,也有可能只是某種巧合。

  麥濤繼續說道:“謝曉虹死後的照片,劉隊昨天晚上給我傳了過來。從照片上看,她生前最後的時刻,穿得很是暴露,也許正在等待某個情人。而情人的假設,也符合了一個細節——第一被害人王小姐和第三被害人謝曉虹都是死在自己家裏,房門鎖卻沒有被破壞的跡象——那說明兇手擁有鑰匙,或者是她們自己開的門。而給陌生人開門自然不合理,那麽情人的說法也更加成立了。”

  艾蓮聽著“情人”這個詞不斷地呈現,心裏有些難受,可他也知道麥濤當然不是故意冒犯,所以也沒有打斷對方的敘述。

  “這個情人應該就是兇手。由於女同性戀並不被這個社會以及絕大多數人所認同,她們的性生活就往往很濫。一人與多人,甚至多人擁有一個同性伴侶都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因此,那個性伴侶,可能就是殺人兇手。”

  “等一下,”艾蓮忽然插嘴,第一被害人王小姐所居住的樓群裏,居民們一致表示,王小姐似乎從沒有將男人帶回家的習慣,他忽然意識到自己差一點兒沒弄明白麥濤的意思:他是在說,兇手就是一個女性同性戀伴侶,即使說,殺手根本就是個女人。想到這一節,一個形象悄悄在他心底成了形。但他又由於考慮到其中不合理的細節,沒有說出口。

  倒是麥濤將這份懷疑挑明了,“也許兇手就是蕭影。她因為某種理由開始報復自己當年的同性戀夥伴,然後在現場留下照片。”

  艾蓮這時候不得不將心底的疑惑說了出來:“如果確實是蕭影幹的,那麽她何必要將自己的照片留下來呢?另外,現在所說的一切推論,都是根據一個證據,你電腦裏出現的那份同性戀調查,它的可信程度到底有多高呢?”

  麥濤一時語塞,好半天才說道:“至於蕭影是不是兇手,確實只是個猜測而已,問題是,即使她留下照片,此前卻並沒有人懷疑她會是兇手。另外,關於這份調查論文,雖然不能全信,卻是眼下最合適的追查對象。”

  艾蓮對這個說法頗有些贊同:“這倒是有可能……但是還有一個問題,我與安先生都曾經見過殺手,雖然一眼看不出個性別來,但並不覺得那是蕭影。”

  “這有可能是是她臉上塗抹了迷彩油以及剪短了頭發所導致的,當然,至於蕭影是不是真的兇手,我也沒譜兒。但至少同性戀因素作為隱藏理由可能是合理的。如果按照時間順序和法醫的推斷,最早的被害人應該是酒吧老板的太太,而後半年沒有發生任何變故,直到六月初,輪到謝曉虹,隨後是王小姐,再之後是賓館裏不知名的女性。中間還包括薛婷婷被滅口,陳芳……”麥濤說不下去了,喉嚨裏哽咽的聲音電話那頭聽得清清楚楚。

  艾蓮也好一會兒沒有說話,直到兩人都平靜了一些,“這可能是對的,酒吧老板曾經說過他與蕭影發生過關系,而薛婷婷也曾說,兩個女孩子同居的時候,蕭影一反常態,可能懷孕了。這倒是引出了醫院的嫌疑,被害人王小姐因此也脫不開關系。也許是打胎或是其他類似的環節出了問題,導致蕭影產生報復心理。老板娘可能對這件事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也許是她介紹王小姐給蕭影認識的,或者是作為同性戀夥伴,不管怎麽說,都扯上了關系。至於賓館女性和主編謝曉虹,也可能與蕭影存在某種關系,”為了不使兩人再一次陷入僵局,他幹脆就不提陳芳,可也止不住心裏的惆悵,又接著說,“唯獨謝曉虹的死亡時間,雖然我做事欠妥當,卻仍然覺得這死亡有問題。兇手為什麽要作手腳呢?”

  “但這件事不太重要,至少時間和兇手的辨別沒有聯系。”麥濤這樣解釋,艾蓮覺得也有道理,別不再分辨,只是心裏尚存疑慮。

  “不管是不是蕭影幹的,至少也是和這些時間密切相關的人所為。把所有的線索聯系在一起,我認為該從醫院裏發生的細節入手,我給你那個錄音筆的原因也在於此。我們兩人可以好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