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26

內西姆·哈圖恩在蘇丹艾哈邁德區做的究竟是什麽生意,伯恩現在還不知道。蘇丹艾哈邁德區以艾哈邁德一世的名字命名,此人於十七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間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建起了藍色清真寺,而十九世紀的歐洲人則把伊斯坦布爾稱為“斯坦布爾”。這個地方曾是一度占據廣大領土的拜占庭帝國的核心,其全盛時期的疆界從西班牙南部、保加利亞一直延伸到埃及。

今天的蘇丹艾哈邁德區仍舊保留著許多蔚為壯觀的建築,也依然擁有令人驚嘆不已的吸引力。這個區的中心地帶是一座被稱為“競技場”的小丘,小丘的一邊是藍色清真寺,另一邊則是在該寺建成前一個多世紀被改建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兩座建築之間有一個不大的公園相連。如今蘇丹艾哈邁德區社會活動的中心是白胡子大街,這條街的最北端一直通往托普卡帕宮。熙熙攘攘的白胡子大街上到處都是商店、酒吧、咖啡館、食雜店和餐館,每個星期三的上午還會露天開集。

伯恩出現在白胡子大街上高聲談笑、川流不息的人叢之中,他的模樣幾乎已經讓人認不出來了。他穿著一身土耳其傳統服飾,下巴被濃密的大胡子遮得嚴嚴實實。

他在路旁的推車小攤前停下腳步,買了點芝麻面包和淡黃色的酸奶,邊吃東西邊觀察周圍的環境。扒手們偷偷忙著見不得人的行當,商販在扯著嗓子叫賣,當地人不厭其煩地討價還價,遊客們則被精明的土耳其人猛敲竹杠。生意人在對著手機說話,小孩子們拿著手機互相拍照,十幾歲的少年把剛剛下載到手機上的鬧騰音樂放得震天響。歡笑,淚水,相愛的人笑語盈盈,掐架的人高聲怒罵。烤爐上焦黃的羔羊肉和蔬菜烤串正嗞嗞作響,一陣陣香氣撲鼻的青煙中夾雜著人們喧嚷沸騰的情感和活力,像霓虹燈招牌似的讓整條街充滿了生機。

吃過隨便湊合的一餐,伯恩徑直走向一家賣地毯的商店。他挑了塊禱告用的毯子,和顏悅色地跟店主商量價錢。伯恩帶著毯子離開的時候,雙方對剛才談成的價格都很滿意。

伯恩把禱告毯夾在胳膊底下,朝藍色清真寺走去。這座清真寺周圍環繞著六座又高又細的宣禮塔,它們是陰差陽錯地建起來的。蘇丹艾哈邁德一世本來對建築師說,清真寺裏要有一座黃金建造的宣禮塔。土耳其語裏表示黃金的詞是“Altin”,但建築師卻誤以為蘇丹說的是“alti”——土耳其語中的“六”——因此就建起了六座宣禮塔。不過,蘇丹艾哈邁德一世看到最終結果時還是很高興,因為當時其他蘇丹建起的清真寺都沒有這麽多座宣禮塔。

清真寺的建築非常宏偉,因此也設有許多道門戶。大部分遊客走的都是北門,但穆斯林卻會從西邊的門進入。伯恩進寺時走的正是這道門。他一進入寺內就停了下來,脫掉鞋塞進一個少年遞給他的塑料袋裏。他遮住頭,在石盆前洗凈雙腳、臉、脖子和小臂,然後光著腳走進清真寺的內廷。伯恩把禱告毯鋪在已聚滿信徒的大理石地面上,跪了上去。

清真寺內部的裝飾純粹是拜占庭風格,到處都可以看到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嵌著金絲細工的雕刻和金屬制作的吊燈。一根根巨大的立柱漆成藍金兩色,足有四層樓高、蔚為壯觀的彩色玻璃窗直伸向寺中央天國般的穹頂。整座清真寺之中蘊含著的巨大感染力能夠深深打動你,讓你感到無可置疑。

伯恩把前額貼在剛買來的禱告毯上,口中念誦著穆斯林的禱告詞。做禱告的時候他真誠無比,心中感受到了多少個世紀以來的歷史。它們被銘刻在每一塊石料、大理石、金箔和青金石之上——世人用這些材料建起了清真寺,然後又以無比的熱情去裝點它。靈性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出現,也有著諸多不同的名稱;但它們都直指人心,用的也都是同一種像時間一般古老的語言。

禱告結束後,伯恩站起身把跪毯卷好。他在清真寺裏盤桓不去,讓回蕩在寺內的近乎沉默的聲響湧遍全身。絲綢與棉布的噝噝摩擦聲、小聲念誦禱告詞時的嗡嗡聲,還有壓著嗓子悄悄說話的聲音,人們的每一種聲音和每一個舉動仿佛都匯聚到了清真寺巨大的穹頂之中,像攪進濃咖啡之後讓味道發生微妙變化的糖粉那樣打著旋。

盡管看樣子伯恩似乎沉浸在聖潔思緒之中,事實上,他一直都在偷偷觀察結束禱告的人們。他看到一個胡須斑白的老人卷起了禱告毯,緩緩朝擺成一排排的鞋子走去。老人剛開始穿鞋的時候,伯恩也正好走到了自己的鞋子旁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