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6/8頁)

“出什麽事了?”末吉看了看四周。店裏有好幾個吃到一半的客人也沖了出去。

“警鈴好像響了吧?是不是著火了?”

末吉可能也覺得沒法繼續談下去了,他站起身來。“專務,不好意思打擾了您這麽久。入會的事情就麻煩您了……”末吉又鞠了一躬。

“好。”味岡放心了不少,這才在意起周遭的動靜來。那聽上去像是消防車的警鈴聲,也有可能是警車的鈴聲……他原以為是附近的店鋪又發生了鬥毆,或是進了小偷,可這樣看來,極有可能是神邦大樓裏出了事。事情也許就發生在東明經濟研究所裏——澤田美代子不是不在屋裏嗎?

味岡一出店門,發現電梯口前擠滿了人,上不了電梯的人,居然還爬起了樓梯。上到一樓,味岡終於得以與末吉祐介分頭行動,他發現商店街裏的人也開始往樓上跑……

大樓側面的小門外,停著一輛救護車和兩輛警車。警察站在門口,防止無關人員進入。白色警車外,圍著一群湊熱鬧的群眾,只見人群的包圍圈越來越大……

滂沱大雨中,黑的、白的、紅的、藍的、黃的,各色花傘盛開在雨中,也有人幹脆沒有打傘。大家都齊刷刷地看著大樓入口。

顯而易見,樓裏出了事——而且還是值得出動救護車和警車的大事。

然而,味岡卻沒有加入湊熱鬧的人群,打探事件的消息。他總覺得那是無用功。他知道自己太胖,會引人注目。要是這樣一個胖子到處打聽消息,警方肯定會注意到他。

即使當時警方沒有注意到他,事後調查時,也許還是會有人記起,“話說回來,當時的確有個五十多歲的男人來打聽消息呢。”群眾甚至會告訴搜查員,那是犯人在打聽情況。群眾的證詞,極有可能誘導警方的調查方向。

味岡想起,自己曾在雜志裏讀過一篇警方人士寫的有關犯罪心理學的文章,裏頭提到犯人肯定會回到現場,或是行兇後幹脆不離開現場,觀察警方調查事件的情況。

報上也曾報道過,有犯人混在湊熱鬧的人群裏,裝出協助警方辦案的樣子。

想起自己趁澤田美代子不在,獨自潛入事務所,味岡的臉上立刻沒了血色。他趕忙往警車和群眾的反方向走去。他沒有帶傘,於是只能縮緊身子,在房檐底下走,希望能盡可能不引人注目地走到自家轎車停車的地方。一路上,又見著許多人朝神邦大樓跑去。

有人喊道:“有人跳樓了!”

還有人說:“樓裏進了強盜,正挾持人質與警方對峙呢!”

味岡知道肯定不是跳樓,畢竟他剛從那棟樓裏走出來。也不太像是有人挾持了人質。不明事件真相的人們開始胡亂猜測,興奮地往大樓跑去。

車子還停在遠處,可司機卻不見了蹤影。莫非他也去看熱鬧了?

味岡沒有生氣,因為司機定會帶來事件的最新情報。他回來得越晚,情報與真相的距離就越近。

於是,味岡走去一座劇場大廳的屋檐下避雨。寬闊的馬路上車水馬龍,被雨水打濕的車身閃閃發光。其中也有插著報社旗幟的汽車,往神邦大樓的方向駛去。

司機回來了。他脫下帽子,不住地道歉。

“你上哪兒去了?”味岡坐進車裏,平靜地問道。為了讓司機放心,他還特地點了根煙。當然,這也是為了讓自己平靜下來。

“我聽說神邦大樓出了殺人案,就去看熱鬧了……對不起。”司機一邊操縱方向盤,一邊低下頭。

“殺人案?”味岡差點兒把手上的香煙掉在地上。

“是的,好像死在七樓樓頂上。那裏有個獨立的機械室,裏頭是什麽換氣裝置啊、水箱啊,還有讓這些設備運作的馬達什麽的。屍體好像就在那機械室裏。當然我也是從別人那兒聽來的,不是警察說的,具體怎樣我也不清楚。”

“那死的是男是女?”味岡咽下一口唾沫,繼續問道。

“這……我也沒打聽清楚……”

車窗外,雨水如瀑布般瀉下,沖刷著汽車擋風玻璃。

神邦大樓的事件由警視廳負責調查。

報紙上的報道基本沿用了警視廳公布的內容。各家報紙的文章大同小異,概要如下:

神邦大樓屋頂有一個機械室,裏面裝有供水(包括冷氣用水)和換氣裝置,各種管道如小蛇一般纏繞交錯。大樓的員工說那是“樓頂機械室”。

六月十日下午五點十分左右,大樓維修人員(負責管理電機設備的技術人員)前往樓頂機械室,發現門鎖被人撬開了。房間裏都是機械設備,沒有貴重物品。維修人員們都以為是有人惡作劇,因為平時樓頂並不對外開放,但還是有人會不時地上來。各個樓層的店鋪員工,或是公司職員,都喜歡到樓頂來眺望景色。這棟老舊的大樓裏沒有足夠的安全設備,為了保證人員的生命安全,才會禁止人們到樓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