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2/4頁)

“嗯,只是還需要再看一遍,確認一下細節部分。”

和布刈神事又出現在了畫面上。

這一回,三原著重注意了影像的細節。

不一樣!果然不一樣!

三原凝視著畫面直到最後,他否定了自己先前的猜想。

房間亮起燈來,三原向主任致謝道:“太感謝了。”

“沒事沒事,舉手之勞。”

看完電影,三原認為唯一有參考價值的收獲,就是他注意到許多觀眾使用了閃光燈。

“請問拍攝這部短片的攝影師今天來上班了嗎?”

主任回頭大聲喊道:“喂!古川在嗎?”

過了一會兒,主任回頭告訴三原:“他好像在。”

“能不能讓我和他見一面?”三原請求道。

“行啊,他肯定也會配合您工作的。”主任說,“古川挺能幹的,年輕力壯,也不怕去地方上出差,我們很器重他。”

在主任的帶領下,三原回到了剛才的會客室。

“這位就是古川。”主任把剛進門的男子介紹給三原。

攝影師古川看起來二十七八,皮膚黝黑,身材高大。

“古川先生,能否請您看看這個?”三原從口袋裏取出一個信封,裏面裝著鑒識課翻印的峰岡周一的照片。

“哦,這是和布刈神事的照片啊?”

古川把八張照片都仔細看了一遍。

“您覺得照片上拍的是那場神事嗎?”

古川低頭回答道:“嗯,是今年的。”

“那麽確定?莫非您每年都會去拍神事嗎?”

“不,去年就沒有,不過三年前去過一次。因為經費的關系,我們不可能每年都派人去,大概每隔三四年才會去九州出差一次。我能證明這些照片拍的的確是今年的神事。”

“照片的角度,和您拍攝的角度有什麽不同呢?”

“這三張照片的拍攝位置,比我站的地方要靠右很多。剩下的五張角度都各不相同。”

“右側?是面朝大海的右側嗎?”

“是的,我是站在神殿前面拍的,而這張照片應該是站在東側的廣場拍的吧。”

這可是條有用的線索。三原趕忙記在筆記本上。

“那天是不是有很多人用照相機拍照?剛才的片子裏也拍到不少。”

“是的,最近照相機越來越普及了,幾乎人手一台啊,外行人也能拍出有點專業水準的照片呢。”

“請您再仔細看看這些照片。您覺不覺得它們和您片中的某個場景完全一致?”

“場景?”

“嗯……就是說有沒有和片中的畫面一模一樣的照片呢?”

“哦!您是說照片是從我的片子翻拍的嗎?”

不愧是專業攝影師,一下子就明白了三原的意思。

“是的。”

“應該不是翻拍的,角度都完全不同。”攝影師斷言道。

“那……”三原說道,“廣場上大概有多少業余攝影愛好者呢?”

“好像挺多的。”攝影師思考了一會兒,“因為從廣場上拍攝神事角度比較好。我記得當時至少有個十來人吧。”

“那您能看清他們的長相嗎?”

“這……神事是半夜三更舉行的,周圍一片漆黑,根本看不清別人長什麽樣子啊。神事舉行之前倒是開著電燈,可也沒法看清他們的臉。”

謹慎起見,三原從另一個口袋裏掏出峰岡周一的照片:“請問這個人在不在圍觀的人群裏?”

古川盯著照片看了一會兒,搖著頭說道:“這我就不清楚了。畢竟圍觀的人實在太多,我得一直護著攝影機,沒有余力注意其他事情。”

“那有沒有其他電影公司去拍攝呢?”

“沒有,只有我們公司一家。電視台好像也沒有派人來。”

“電視台也沒來人嗎?”

“反正我是沒見著。”

電視新聞的線索算是斷了。新聞電影也靠不住了,因為拍攝和布刈神事的新聞電影公司只有ABC一家。

“警部補先生,您覺得這些照片是在電影院裏拍的嗎?”

古川黝黑的臉龐露出笑容。

“嗯,是啊。”

“這是不可能的。”他斷言道,“您帶來的照片,就是用普通照相機在實地拍攝的照片。我們拍片子時都會打燈光,要是翻拍的我一眼就能看出來。”

他與警視廳的鑒識課技師持相同意見。

三原離開了這棟破爛的辦公樓。

他並沒有白跑一趟,攝影師古川告訴他,當天晚上有十來個業余攝影愛好者來到了神事現場。

三原回到了警視廳,給出版攝影雜志的報社打了個電話。接電話的是雜志主編:“您好,我是警視廳的人,能否請教您幾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