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趙惠文王怏怏退朝後,只捧著和氏璧坐在路寢殿中發呆。這位靠母親得寵意外登上王位的國君,得到天下至寶後才兩個月,歡天喜地即被濃密的愁思所替代。他陡然想起那位客死在秦國的楚懷王來。

  01

  和氏璧再現邯鄲後,趙國又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換了相國。自樂毅被燕國猜忌、逃歸趙國後,趙惠文王極盡寵信禮遇之能事,親自交付相國大印,封其為望諸君,使得燕齊大為震動。

  樂毅任趙國相國後,某日出城,見到一名老人涉水過沁河,因水寒冷,下河後走不動,不得不坐在河中。樂毅起了憐憫之心,命隨從護送老人上岸,分一件衣服給他,但隨從均無多余之衣,樂毅便脫下自己身上的裘衣送給老人。此事哄傳一時,人人稱贊樂毅愛民如子。

  平原君趙勝得知後卻極為反感,告訴趙惠文王道:“昔日樂毅出征在外,有燕國大臣告發他有謀反之心。燕昭王不但立即處死了告發者,還賜王後服飾給樂毅妻子,賜公子服飾給樂毅之子。樂毅因此致信給燕昭王,感激知遇之恩,表示將盡忠於燕,至死不渝。他雖被新燕王猜忌,逃來趙國,但新燕王已經悔悟,多次派使者請他回去燕國,又封他的兒子樂間為昌國君。樂毅寧可拋妻棄子,也不回去燕國,留在趙國肯定是別有所圖。他是相國之尊,卻脫下自己的裘衣送給路邊老人,這是有意收攬民心,想要替燕國謀取趙國。”

  又建議趙惠文王,以樂毅能為趙王分憂、體恤百姓饑寒為由嘉獎樂毅,再下令查找國中有饑寒之困的百姓,給以供養,這樣就可將樂毅對百姓所施小恩德變為大恩德。趙惠文王采納其建議,嘉獎田單,又下令收養有饑寒之困的百姓。趙國百姓都以為樂毅體恤下民,是趙惠文王教導所致。

  樂毅智謀過人,知道趙惠文王對自己起了戒心,遂主動辭去相國一職,回去趙國封地,從此再不過問諸國國事。一代名將,再無作為,直至默默死去。趙惠文王於是以平原君趙勝為相國。

  02

  三個多月後,田部令趙奢從代地收取賦稅回來,聽聞和氏璧之事後大吃一驚,忙來繆府尋找藺相如,問道:“這和氏璧就是宦者令君從秦亮手中買下的那塊玉璧麽?”藺相如道:“正是。”

  趙奢道:“原來李兌當真有和氏璧在手。我殺死他前,他曾向我求饒,願意用和氏璧換取性命,我沒有相信他的話,一刀刺死了他。但想到我進來時他正在書架上找什麽東西,所以也在書架上大致找了找,沒發現什麽就離開了。”藺相如道:“這和氏璧就收藏在書架後墻上的暗格中。想來令君並不十分相信李兌所言,所以沒有留意尋找。”

  趙奢道:“不,我應該想到的。我在沙丘宮扈從主父時,曾經聽主父提過和氏璧。”藺相如道:“聽說當年楚國令尹昭陽為夫人舉行盛大的壽宴,取出和氏璧給賓客們觀看,當晚主父也是座上賓。”

  趙奢道:“我聽主父講過這件事,他說和氏璧當真是天下奇物,見到它的人無不想得到它,倒不是因為那句‘得和氏璧者得天下’的讖語,而是那塊玉璧本身的誘惑實在太大。可是我實在想不到和氏璧原來一直在主父手中。”

  藺相如道:“令君如何知道和氏璧原先是在主父手中?”趙奢道:“李兌臨死前說過,和氏璧原本藏在沙丘宮鹿台中,是他從主父身上奪得的。”嘆了一口氣,道:“藺先生該知道昭陽宴會當晚和氏璧離奇失蹤一事吧?”

  藺相如道:“當然知道。當年和氏璧莫名失蹤,牽連了無數人,昭陽的舍人張儀、甘茂二人都是因為這件案子被迫逃亡秦國,結果一人成為秦國相國,一人成為秦國大將,反過來對付楚國,令楚國疲於應對。”

  趙奢道:“不僅如此,聽主父說,楚國公主江羋——也就是當今秦國的王太後,當時的宮正孟說——就是因秦武王失手砸死自己而遭滅族的秦國第一勇士,當時均牽涉其中,孟說還為此受了黥刑。一些涉案的人犯如巫女阿碧等均被處以醢①弄之刑,牽連極廣。但即便如此,楚國依然未能尋回和氏璧。我實在沒有想到原來是主父……”臉上頗有失望之色。

  ①醢(hǎi):古代的一種酷刑,把人殺死後剁成肉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