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第2/4頁)

但凱瑟琳在研究中最令人震驚的部分是:通過操練,這種影響物質自然界的意念能量可以被增強。意念是一種學習而得的技能。如同冥想,對“思想”的真正駕馭需要操練。更重要的是……在這方面,某些人生來就有比其他人更好的天賦。縱觀整個歷史,總會有少數人會成為真正的大師。

這正是現代科學與古代神秘主義之間缺失的環節。

凱瑟琳從她的哥哥彼得那裏了解到這一切,現在,她的思路又轉到他身上,憂慮油然而生。她走到實驗室的文獻圖書室向內張望。沒有人。

這只是一個很小的閱覽室,兩把莫裏斯椅,一張木桌,兩盞落地燈,占了一面墻的桃花心木書架上大約碼放著五百本書。凱瑟琳和彼得都在這兒存放他們最喜歡的資料,內容涉及從粒子物理學到古代神秘主義的每一個問題。他們的藏品中新與舊、前沿學科與歷史資料無所不包,無奇不有。凱瑟琳的書多半是《量子意識》、《新物理學》、《神經科學的準則》之類,而她哥哥的書卻更像是老古董:《凱巴萊恩》(2)、《光明篇》(3)、《物理之舞》(4),還有一卷來自大不列顛博物館的閃族泥板文譯本。

“科學未來的鑰匙,”她的哥哥經常這樣說,“就藏在我們的歷史之中。”畢生從事歷史學、科學和神秘主義研究的學者,彼得正是第一個鼓勵凱瑟琳以對早期赫爾墨斯主義哲學的理解來推進她在大學的科學研究的人。她還只有十九歲時,彼得就激發了她對於現代科學與古代神秘主義之間關聯的興趣。

“告訴我,凱蒂,你們耶魯現在的理論物理學都讀些什麽書?”彼得問她,當時她是回家過暑假的耶魯二年級生。

凱瑟琳站在塞滿圖書的家庭圖書館裏,把必讀書單背了一遍。

“挺不錯嘛,”她的哥哥回應道,“愛因斯坦、玻爾,還有霍金,他們是現代物理學的天才。但你有沒有讀過更早一些的書呢?”

凱瑟琳撓撓頭。“你是說……牛頓?”

他笑了。“再往前推。”雖然只有二十七歲,但彼得已經在學術界頗有名望了,他和凱瑟琳從小到大都很喜歡這種遊戲式的智力交鋒。

比牛頓更老嗎?凱瑟琳的腦子裏此刻充滿了遙遠時代的名字,像托勒密、畢達哥拉斯,還有赫爾墨斯·特利斯美吉斯忒斯。現在沒人再讀那些書了。

她哥哥的手指滑過長長書架上一溜皮質封皮開裂且積滿塵垢的書卷。“古代的科學智慧正在蹣跚而去……現代物理學對於它的理解,現在才剛剛起步。”

“彼得,”她說,“你告訴過我,埃及人對杠杆和滑輪的理解比牛頓早得多,早期煉金術士和現代化學是相通的,但那又怎麽樣呢?當今物理學要處理的概念是古代人根本無法想象的。”

“什麽概念?”

“嗯,比如糾纏理論(5)!”亞原子研究已確證所有的物質都是互有關聯的——糾纏於整合為一的咬合關系中……具有普遍的統一性。“你不會要告訴我,古人也坐而論道討論過糾纏理論吧?”

“確實如此!”彼得說著,撩開遮在眼前的長長的黑色額發。“糾纏理論是原始信念的核心。這個名稱和歷史本身一樣古老……佛的法身、道教、婆羅門。實際上人們最古老的精神追求就是要感知自身的糾纏,感受他自己與世上萬物的聯系。他總想和宇宙成為‘一體’……為了達到‘合一’(6)的狀態。”她哥哥擡起了眉毛。“一直到現在,猶太人和基督教徒還在努力爭取‘救贖’……而大部分人都忘了我們所追求的實際上是‘合一’。”

凱瑟琳嘆了口氣,她怎麽能和一個如此熟知史料的人去辯論呢?“好了,但你說的是一個普遍的概述,而我說的是特定的物理學。”

“那就談特定的物理學吧。”他投以敏銳的目光,向她發出挑戰。

“好吧,比如像‘極性’這樣簡單的概念——亞原子範疇內正極/負極的平衡。顯然,古人在這方面並沒有什麽理——”

“等等!”她的哥哥抽出一部積滿塵垢的大書響亮地扔在桌上。“現代所說的極性,就是這本兩千多年前由奎師那寫的《薄伽梵歌》所描述的‘兩重世界’。這裏還有十來本書,包括《凱巴萊恩》,都說到二元體系和自然界中對立的力量。”

凱瑟琳表示懷疑。“好啊,可是如果我們談談現代物理學發現的亞原子——比如海森堡的測不準定律——”

“那就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吧,”彼得說著大步走過長長的書架,又抽出一本書。“神聖的印度《吠陀經》,就是人們所知道的《奧義書》。”他重重地把這本書壓在前一本上面。“海森堡和薛定諤研究過這本書,並聲稱他們的某些理論構建得益於這些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