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探訪

那天早晨,在南波士頓的“天堂之門”教堂舉行過葬禮之後,托馬斯·考克林在多徹斯特的雪松林墓園下葬。喬沒能去參加葬禮,不過當天晚上馬索收買的一個警衛幫他帶了份《波士頓夜遊報》,他在上面看到了相關報道。

前任市長霍尼·費茲和安德魯·彼得斯、現任市長詹姆斯·麥克·柯利都去了。兩位前任州長、五位前任檢察官和兩位檢察長,也都出席了。

警察則來自各地——有市警局和州警局的,退休和現任的,最遠的南到特拉華州,北到緬因州班戈市。有各種官階、各種專長的。在報道附上的那張照片中,墓園另一端是蜿蜒流過的尼龐賽河,但喬幾乎看不到河,因為警察們的藍色帽子和藍色制服占據了畫面。

這就是權力,他心想。這就是一種遺產。

緊接著他想到——那又怎樣?

所以他父親的葬禮將一千人引到了尼龐賽河河畔的一處墓園。有一天,或許波士頓警察學院會有一棟托馬斯·考克林大樓,或者波士頓市會出現一座考克林橋。

好極了。

但死了就是死了。沒了就是沒了。任何以你命名的大樓、遺物、橋梁,都不能改變這一點。

你只能活一次,所以要好好過這一輩子。

他把報紙放在自己旁邊的床上。是新床墊,昨天他從獄中的鏈條工場回來後,這張床墊就在囚室裏等著他,還有一張小桌子、一張椅子,以及一盞煤油燈。小桌子的抽屜裏放著火柴和一把新梳子。

這會兒他吹熄燈,坐在黑暗中抽煙。他傾聽著外頭工廠傳來的噪音,還有駁船在狹窄河道上彼此示警的船笛聲。他打開父親那塊懷表的蓋子,又關上,然後又打開。打開、關上,打開、關上,打開、關上,此時,外邊工廠排放出來的化學氣味爬進他的高窗。

他父親死了。他再也不是誰的兒子了。

他是個沒有過往也沒有預期的人。一張白紙,對誰都沒有義務。

他覺得自己像最初的移民,永遠離開家鄉的海岸,在黑暗的天空下駛過一片黑色大海,來到新世界。這片土地尚未成形,仿佛一直在等待。

等待著他。

等待他為這個國家命名,等待他按照自己的想象予以改造,好讓這片土地擁護他的價值觀,並發揚到世界各地。

他關上懷表,緊握在手中,閉上眼睛,直到他看見自己那個新國家的海岸,看見黑色天空綴滿了白色的星星。星光照著他,他就快要靠岸了。

我會想念你,我會哀悼你,但現在我重獲新生,真正自由了。

葬禮兩天後,丹尼最後一次來探望他。

他湊向金屬網,問道:“你過得怎麽樣,老弟?”

“正在摸索自己的路,”喬說,“你呢?”

“你知道的。”丹尼說。

“不,”喬說,“我不知道。我什麽都不知道。八年前你跟諾拉和路瑟去了塔爾薩,從此我就沒聽到過你的消息,除了一堆傳言。”

丹尼聽了點點頭,掏出香煙來,點了一根,慢條斯理地開了口。“我和路瑟一起在那裏創業。建設工程,在黑人區蓋房子。我們做得還不錯。沒發財,但是過得去。我還兼任警長底下的郡警,你相信嗎?”

喬露出微笑:“戴著牛仔帽嗎?”

“小子,”丹尼故意學著南方的鼻音腔說,“我帶著轉輪手槍,左右臀各有一把。”

喬大笑:“脖子上系領巾?”

丹尼也笑了:“那當然,還穿靴子呢。”

“上頭有馬刺嗎?”

丹尼眯起眼睛搖搖頭:“那就太誇張了。”

喬邊笑邊問:“那兒發生了什麽事?聽說有一場暴動?”

丹尼眼中的亮光消失了:“他們把那地方完全燒毀了。”

“塔爾薩?”

“只有黑人區。路瑟住的那一帶叫綠塢。有天晚上在看守所裏,白人想用私刑處死一名黑人,因為那黑人在電梯裏摸了一個女孩的屁股。不過真相是,女孩跟那個黑人小子偷偷約會好幾個月了。那小子要分手,她不高興,就報案扯出那些謊話,於是我們不得不逮捕他。我們正打算因為缺乏證據而放了他的時候,全塔爾薩善良的白人市民帶著繩索跑過來。隨後一群黑人也跑了過來,包括路瑟。那些黑人,好吧,沒想到他們帶了槍,於是把那些想動用私刑的白人嚇退了,不過也只有一個晚上。”丹尼用腳踩熄香煙,“第二天早晨,白人穿過鐵路,讓那些黑人小子見識了一下拿槍指著他們的後果。”

“於是就發生暴動了。”

丹尼搖搖頭:“那不是暴動,而是大屠殺。他們看到黑人就開槍或放火——兒童、婦女、老人,都不放過。提醒你一下,開槍的都是社區的中堅人物,會上教堂做禮拜的教徒和扶輪社員。到最後,那些渾蛋還開著撒農藥的飛機,朝黑人區的建築物丟手榴彈和自制汽油彈。黑人一跑出燃燒的屋子,外邊的白人就準備好一排機關槍等著。就在他媽的大街上殘殺他們。幾百個人被殺害。幾百個,就躺在街上。看起來就像一堆堆在水裏被染紅的布。”丹尼雙手交扣在腦後,吐了口氣,“事後我去黑人區,你知道,把屍體搬上平板拖車。我忍不住一直想,我的國家在哪裏?我的國家會變成什麽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