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1 巡夜人

李東林 28歲 櫃台警衛

我過往二十多年的生命裏,很少發生特殊事件,所以我總是看電影、讀小說、打在線遊戲,像一般尋求虛擬體驗的人們那樣,屏幕裏的影像逐漸替代了真實世界,因為自己的世界也不會發生什麽值得記錄的事。如果經驗是形塑自己的重要部分,那麽我這個人,大多數是由信息形成的。我沒談過戀愛,沒有值得稱許的工作,二十八歲還住在父母家的頂樓加蓋,除了幾個同事,我身邊算得上朋友的人一個也沒有。

我喜歡推理小說,有關犯罪、偵探的影集。電視電影裏頭有謀殺案、命案,或各種懸疑事件我就會入迷。我最喜歡的是美國一出影集,叫做《CSI犯罪現場調查》,拉斯維加斯的部分,鑒識組的組長大胡子葛瑞森,以及組員莎拉、華瑞克、尼克等全部的組員。我曾上網買過盜版DVD,一到七季全收齊了,反復看了很多次。後來華瑞克死了,葛瑞森也不知去哪神隱,第八季之後我就不再追這出戲,迷上另一部影集《犯罪心理》。網絡免費看片網站追追追,追到第七季。這部影集專講連續殺人狂,這些心理犯罪專家可比鑒識組的人好過多啦,個個俊男美女,搭著私人飛機,從這州飛到那州,沒事會在飛機上大談人生哲理,其中有個網絡黑客小胖妞,按幾下鍵盤就可以幫你搞到所有數據,還有個長相好比GQ雜志那種瘦幹高的金發小帥哥,是個智商超高的天才,他的腦子比谷歌還厲害,只要一見到什麽數據,馬上在腦中過濾一次,該記的記,該分析的分析,該核對的核對,有他還需要電腦幹嗎?不過可以想象他加上小胖妞的電腦,有多厲害。好看是好看,但是這組人真真把我對犯罪題材的胃口都弄壞了。一季十集好了,七十集,超過七十個以上的“連續殺人狂”,一個比一個兇殘、怪誕、變態,殺人手法越來越華麗、繁復,而且都可以找到相對應的心理背景。不知為何,起初我看得很嗨,四季之後我就完全麻痹了,後面三季只是為了打發時間。

犯罪迷的我,果然真的遇到了一樁命案,但,我一點都不感到興奮,反而非常難過。今天是命案發生第三天,我被警察找去問話二次了,反反復復核對又核對,弄得好像我有嫌疑似的,為什麽呢?因為我就是第一個目擊者啊,我這輩子看過的兇殺案電影電視小說漫畫可能比一般人多上十倍,可是真正的命案現場我只看過這一個啊。

我不是什麽犯罪達人啦,我只有高中畢業。我喜歡讀書,但不喜歡上學,沒讀大學沒啥遺憾,但如果可以重來,我會選擇認真去考大學,沒必要鬧叛逆,因為我真的想要去讀犯罪心理學科,或者考警校,從小警察幹起,看有沒有機會當刑警,誰叫我的興趣發現得太晚。不過這些都是扯屁,我快三十了,想當刑警,重新投胎比較快。

我想說的是,等到我自己走進真正的犯罪現場,發現完全不像影集裏那麽鮮艷、定格、充滿儀式性或者就像個劇場,至少我看到的現場不是如此。雖然屍體經過布置,也呈現出詭異的氛圍,然而,整個空間是那麽生活化,使得那經過布置的命案畫面也帶著某種難以言喻的日常性。當然,沒有哪個謀殺會變成日常,我說的是,兇手好像演練過無數次了,或者說,他對鐘美寶的屋內擺設相當了解,以至於可以完全不破壞屋內的氣氛,只是把人像洋娃娃那樣擺設著—當然是先殺死再擺設,我說不清楚啦,但那個氣氛在我腦中盤旋好久。應該這麽說吧,那就像是一個人的夢境的再現一樣!對。就是這種感覺。

那天是我當班,跟謝保羅同一個時間值勤是最快樂的事,因為他年紀輕,見識廣,人又溫厚,而且跟我一樣對“人”很感興趣。我們倆都對住戶很熟悉,無論名字、長相、職業等。我是因為記性很好,保羅不知是為何緣故,他有種說不上來的書卷氣,盡管無論穿著或打扮都像個工人,好像是刻意把自己弄得粗糲,不想引人注目。長相來說他算是帥哥,至少也是型男,一百七十八公分,七十五公斤,穿上這身寒酸的制服,還是顯得挺拔,皮膚總是曬得黑黑的,他說以前在建築工地曬的。有些女住戶特別喜歡跟他攀談,他不知是害羞,又或者只是安靜,人家說什麽,他都認真聽著,臉頰隱隱發紅,有些太太啊就喜歡看他這個樣子,抓著他就講個沒完。

我就沒這困擾,瘦皮猴一個,名副其實尖嘴猴腮,高度近視,一嘴暴牙。我媽一直想叫我存錢去把牙齒整一整,不然娶不到老婆,但我就是存不了錢,買太多漫畫影集小說,女人誰也不多看我一眼。當保安以前我在網咖工作,更之前我就是個宅男,現在當然也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