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刑警探案 第一章 勒索巨款幼兒被綁 臨機一念揭開謎團(第4/8頁)

5月7日淩晨,我剛躺到床上不久,又接到支隊通知,距姜桂現場不遠處的江口農場發生兇殺案,要我就近帶領技術人員去現場,研究一下偵查工作。

下午四時許,我在江口農場案發現場,接到仍在上海的王又恆副局長的電話,說是上海的小組在工作中發現一條線索,一個家住在姜桂地區、名叫張峰的青年人,在上海遊蕩時被他們逮住。在詢問到綁架案時,聲稱他本人並不知情,但他聽到風聲,可能與一個外號叫“三毛”的人有關。至於“三毛”的姓名、住處、體貌特征、與什麽人相識,一無所知。張副局長要求,要迅速找到“三毛”,開展審查,在5月8日上午七時前把是非搞請楚,因為他們在那時對張峰的留置盤問期限已到,必須放人。

我隨即用電話將這個情況向留在江口的郭笑支隊長報告,希望他能到現場處理此事。

在電話的另一端,郭支隊長的語氣平淡,告訴我他明天要參加一項科目考試,不能前來。我知道他和王又恆的工作關系並不太融洽,而且這條線索可變性很大,是否張峰在被逼無奈之下信口開河、虛晃一槍也未可知。沒有其它辦法,我只有離開江口農場的兇殺案現場,趕往姜桂。在返回姜桂的途中,我用電話聯系到臨江市公安局副局長楊學恭,要他立即通知與姜桂相近的幾個鄉鎮派出所長,到姜桂集中,領受一項緊急排查任務。

在會上,我嚴令與會的七個鄉鎮派出所長,放下手頭的一切工作,動員全部警力,釆用各種手段,在轄區內全力查找“三毛”。晚上六時三十分前,報告工作結果,如有敷衍塞責者,將按照不執行警令嚴肅追究。同時,派出偵查人員跟進,就地監督落實。

到晚上七時,排查已有結果,七個鄉鎮內共有十三名外號叫“三毛”的人,其中不少有過違法犯罪的劣跡。這一點大出我們的意外,一個難題擺在了面前:誰是我們要找的“三毛”呢?

現在時間緊迫,容不得再做調查,必須當機立斷,選擇一、兩個作案可能性相對最大的“三毛”開展審查。

會議室裏,與會的人有的在默默沉思,有的在悶悶抽煙,有的用眼光罩住我,仿佛都在等我表態。我心裏非常清楚,要做這樣的決定風險實在太大。張峰提供的說法是確實聽到的還是編造的,是未知數;即使這種說法是張峰聽到的,前頭的來源是知曉內情還是風聞臆測,是未知數;“三毛”在現在看來,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沒有具體的個性特征,如同“白馬非馬”一說。“三毛”究竟是哪個“三毛”,也是一個未知數。這麽多未知因素集合在一起,要作出一個正確選擇,確實太難了。我掏出一顆煙點燃,狠狠地吸了一口:箭在弦上,不得不冒險一發了。

我注視著記錄了十三個“三毛”簡要情況的幾頁紙片,憑著對已知情況的分析,更多的是依靠直覺的感悟,開始發言:“我認為,我們今晚首先要審查的三毛,是家住在正樂鄉永西村的陳志謀。雖然他和別的三毛比較起來,劣跡惡行較少,但我還是選定他。有三條理由,一是他居住地和姜桂相鄰,距離不遠,來往方便,可能知曉姜作忠的家庭情況;二是打出的三個公用電話地點分別是金西、曹場和靖海的天和,他的住地正是這三個方位的中心點。三是就一般情況而言,這樣的綁架人質、敲詐勒索案件,不大可能是單個作案。他有一個哥哥和姐夫,住地緊靠在一起,今夜也必須一起審查。我的想法雖然粗莽了一點,但是,六天時間過去了,一個五歲兒童還在犯罪分子手中。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多拖一天時間,就增加一分危險,我們承擔一些風險是值得的。因此,大家要振作精神,組成三個審查小組,對陳志謀等三人分別審查。為了保密和保險,防止‘三毛’另有其人,獲知內情而逃跑或殘害人質,今晚十一時動手,審查地點遠離姜桂現場,除抽調的審查小組成員外,一律不允許其他人員知曉。”

楊學恭副局長支持了我的意見,各項準備工作隨即展開。

這時,江口市公安局局長季啟斌來到了姜桂,走進了會議室,我向他扼要的匯報了今夜的工作計劃,他表示贊同。時間到了晚上十點,季局長和我一起去參加三個審查小組的戰前動員短會。會上,我和楊學恭副局長分別布置了工作任務和強調了工作紀律,然後請季局長做指示。他微笑著說:“大家的工作非常辛苦,我主要是來看看你們。剛才袁支講的意見,我很贊成。這些意見代表江口市局的意見,也代表我的意見,希望大家認真執行。”聽了這些話,我如釋重負。人們在生活中,遇到有風險的抉擇時,有多少人能如此表明態度!季啟斌由啟明市市長轉任江口市政法委副書記,後改任江口市公安局長,雖然到任不久,業務工作不十分熟悉,但他為人厚道真誠,極富親和力。在他手下工作,無需拘謹,個人能力盡可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