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3/5頁)

表意學是一種罕見的專業,但是對凱瑟琳·丹斯而言,這就是她的最愛。她對人的行為非常癡迷。這些令她全情投入,激動不已。當然,這項工作也會令她感到困惑與挑戰。世界上有幾十億人,行為各異,談論的內容時而無奇不有,時而五花八門,時而又陰險萬分……她能明白他們的感受,體會他們的恐懼,分享他們的喜悅。

丹斯大學畢業後曾當過記者:新聞業,這是一個專供充滿無窮好奇心、沒有目的的人的職業。最後,她從事了案件報道的工作,接連好幾個小時地呆在法庭裏,觀察律師、嫌疑犯和陪審團成員的表現。她發現自己身上存在著某種有意思的東西:只要她看到目擊者,聽見他們的陳述,她就能立即發現這些人是否在說謊。她也能看著陪審團成員,觀察出他們何時感到厭煩,何時茫然失措,何時感到憤怒,何時感到震驚,何時會相信嫌疑人的話,何時又會開始懷疑。她能感覺到哪些律師不適合幹這一行,哪些律師會成為閃亮的明星。她能發現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警察,也能看出正在等待成功時機的警察。(有一位警察就屬於前者,而且尤其吸引她的注意:一位早生華發的聯邦調查局探員,來自聖何塞市現場調查部門,這個人曾在她所報道過的一起團夥案件審理中作過證,語言幽默,慷慨陳詞。在法庭作出有罪判決之後,她設法找借口讓這位探員接受了她的獨家專訪,而探員也設法令她墜入情網。八個月以後,她與這位名叫威廉·斯文森的探員結婚了。)

凱瑟琳·丹斯最終厭倦了記者的生活,決定換一個職業。她的生活曾一度令她苦不堪言,因為她得像變戲法那樣身兼數職,既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又要身為人妻,還要學習研究生課程,但她還是成功地從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畢業了,並且獲得了心理學與傳播學的雙料碩士學位。她開辦了一家陪審團顧問公司,建議律師在審核陪審團成員時如何選擇人選,以及如何避開某些人。她很有天賦,因此收入頗豐。但是,六年前,她決定再次改變職業。在她那位不知疲倦的丈夫的支持下,同時也在她父母(他們就住在附近的卡梅爾)的幫助下,她又一次重返校園:位於薩克拉門托的加利福尼亞州調查局特工訓練學院。

於是凱瑟琳·丹斯成為了一名警察。

加州調查局並沒有將表意學當作一個專門部門,所以丹斯實際上無異於其他所有的探員:調查兇殺案、綁架案、毒品案、恐怖事件,等等。不過,關於她特殊天賦的傳聞很快就為人所知,於是她成為了局裏負責訪談和審訊的常駐專家(她對這一點很滿意,因為這可以讓她有理由擺脫那些臥底和刑偵的工作——她對這些內容不感興趣)。

她瞥了一眼手表,考慮著這次自願的任務要持續多久。她乘坐的航班下午才會起飛,但是她必須留出足夠的時間前往肯尼迪機場;紐約的交通真是太可怕了,甚至比聖何塞周圍的101號高速公路還要更糟糕。她不能誤了航班。她渴望回到孩子們的身邊,而且——辦案工作量真是很奇怪——每次離開辦公室出差時,桌面上的文件從來不會消失,它們只會越變越多。

出租車停了下來,發出刺耳的刹車聲。

丹斯半眯著眼睛看了一下車窗外面。“地址沒錯吧?”

“這就是你給我的地址。”

“這可不像是警察局。”

司機擡頭看了一眼這座華麗的大樓,說:“當然不像。車費是六點七五美元。”

丹斯暗自思考著,到底是還是不是呢?

這的確是座警察局,但它又不是。

隆恩·塞利托在前廳迎接了她。他昨天在警察廣場一號的總部大樓裏聽過丹斯講授的表意學課程,並問她是否願意來他們這裏,幫助他們調查一起連環兇殺案。塞利托在電話裏給她提供了地址,她當時以為這應該是警察分局的大樓。這裏碰巧也擺滿了各種刑偵設備,數量幾乎趕上了蒙特裏加州調查局總部的實驗室,但這裏無論如何還是一處私人住宅。

這裏的主人正是林肯·萊姆。

這是塞利托忘記告知的另一項事實。

丹斯當然對萊姆有所耳聞——許多執法人員都聽說過這位四肢癱瘓、但卻會神機妙算的刑偵專家——不過她不清楚這個人的生活細節,也不知道他在紐約警察局的作用。萊姆不幸殘疾的事實很快就沒人注意了;除非凱瑟琳·丹斯特別在意地研究人們的體態語言,她一般都只注意他們的眼睛。另外,她在加州調查局的一位同事是下肢癱瘓患者,不過她卻經常忘記這位朋友是坐在輪椅上的人。

塞利托介紹丹斯認識萊姆,還有一位身材高挑、表情豐富的警探——艾米莉亞·薩克斯。丹斯立刻注意到眼前這兩個人不是一般的職業搭档關系。不需要進行深刻的表意學分析,就可以發現這種關系;當丹斯剛走進房間的時候,薩克斯和萊姆的手指是纏繞在一起的,而且她正對萊姆耳語著,後者則露出一絲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