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第2/5頁)

薩克斯走到布簾後,脫下身上衣物,用力把潛水衣套上。

“你們肯定這件不是童裝?”她叫道,氣喘籲籲地奮力把緊身的橡膠衣拉過腰身套上肩膀。

“這種疑問我們聽多了。”女潛水員回答。

接下來,他們幫忙她戴上其他裝備:配重腰帶、面鏡、氣瓶,以及浮力調節裝置——這是一種可以在水中充氣或排氣的背心,使潛水員在下潛或上升時更加便利。

連接在氣瓶上的,還有她用來呼吸的主調節器,以及另一個綽號叫“章魚”的備用調節器。萬一同伴發生空氣供應被切斷的情況,便可通過備用調節器使用她的氣瓶。除此之外,他們還替她戴上一個頭戴式潛水照明燈。

著裝完畢後,他們又替她復習了一遍在水中溝通聯絡用的各種手勢。

一大堆信息,個個都相當重要,薩克斯只能強迫自己一一記住。

“有刀子嗎?”她問。

“你已經有一把了。”潛水組長說,比了比她身上的浮力調節裝置。她伸手將這把刀子抽了出來,卻發現刀尖是鈍的。

“你不需要用刀子去戳東西,”看見她臉上的表情,女潛水員便說,“只能割。這把刀只是用來割斷糾纏住你的海草繩索之類的東西。”

“老實說,我擔心海裏會有鯊魚。”她說。

“附近水域很少見到。”

“從來沒看過,”潛水組長附和說,“這裏根本沒有大魚。”

“希望你說的沒錯。”薩克斯說,把刀子放回原位。她心想:電影《大白鯊》故事發生的地點不就是在這裏嗎?

潛水組長交給薩克斯一個網袋,好讓她裝在船裏找到的證物。她接過網袋,馬上放進自己帶來搜集證據需要用的東西——一些塑料袋。在潛水組長和助手也穿戴好裝備後,他們三個人便提起腳蹼,在上下起伏的船身上搖搖晃晃地走向巡邏艦的最尾端。

在狂風中,潛水組長吼叫說:“浪太大了,不適合直接從甲板下水。我們先上橡皮艇,在艇上穿上鞋蹼,然後用背滾的姿勢下水。你一手要扶住面鏡和調節器,另一只手放在配重腰帶上面。”

她伸手拍拍自己的頭頂——這個手勢代表“OK”的意思。

他也做了同樣的動作。

他們爬進已放入海面的黃色橡皮艇中,在波浪起伏下,這艘小艇猛烈跳動得像一匹野馬。他們坐進船身,再一次檢查裝備。

在二十英尺外的地方有個橘色浮筒,潛水組長指著浮筒說:“那裏有一條繩索直接垂降至沉船。我們遊到那裏,然後沿著繩索下潛。你想好待會兒要怎麽搜索了嗎?”

她大聲回答:“我想從艙身采集一些炸藥殘余樣本,然後再進船艙和船橋搜索。”

兩名潛水員都點了點頭。

“我想自己一個人進去。”

這點違反了潛水基本守則:在海底,絕對不可遊離同伴超過一口氣能抵達的距離。潛水組長立刻皺起眉頭。

“你確定要這樣做?”

“非得這樣不可。”

“好吧,”他勉為其難答應了,接著又說,“對了,雖然在水下聲音聽不清楚,不容易分辨聲音來源,但如果你遇到麻煩,就用刀子敲擊氣瓶,到時我們會過去幫你。”他拿起她的氣壓表看了一下。“體氣瓶裏的空氣共有三千磅,一旦下到水中,由於腎上腺素加速分泌,空氣的用量會變得很大。我們把底限設在五百磅,不可低於這個數字。這一規則絕對不能違反,沒有例外狀況。浮升的時候必須慢慢來,不可快過調節器冒出的氣泡的上升速度。在十五英尺深的地方,我們要停下來休息三分鐘,”

薩克斯明白為什麽要這麽做,若不如此,就會有得減壓病——潛水症——的危險①【注①:減壓病:由於高壓環境作業後減壓不當,體內原已溶解的氣體超過了飽和的界限。在血管內外及組織中形成氣泡所致的全身性疾病。】。

“還有,你知道潛水時最重要的守則是什麽嗎?”

薩克斯回想起多年前上過的潛水課程,“在水中吸入壓縮空氣後,絕對不可以憋氣。”

“很好。你知道為什麽嗎?”

“如果憋氣的話,肺泡可能會破裂。”

他們替薩克斯打開氣瓶,而她則套上腳蹼、戴上面鏡,把調節器緊緊用牙齒咬住。潛水組長把拇指和中指圍成一個圈,下達另一種“OK”的手勢,而薩克斯也以同樣的動作響應。她調節開關,灌了一些氣體進入浮力調節裝置,好讓自己一會兒能保持浮在水面上。他們做出手勢,告訴她可以用背滾式下水了。

她用力按住面鏡和調節器,以免被入水時的沖力打松,她另一只手按在配重腰帶的松脫鈕上,以便在遇到浮力調節裝置失靈的情況時,就可以馬上壓下開關松開配重腰帶,然後遊回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