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第4/10頁)

奈傑爾爵士看著這張圖表,但不甚明白。人名,幾十個人名,用橫線和豎線連接著。

“好像是未經翻譯的蒙古地鐵圖。”他評論說。普羅賓吃吃地笑了。

“不錯,你現在看到的是四個歐洲王室的交織聯系圖。丹麥、希臘、英國和俄國的。有兩個依然存在,一個已經離任,還有一個已經絕種了。”

“你解釋一下。”歐文請求說。普羅賓博士拿起幾支大號的記號筆,分別是紅色、藍色和黑色的。

“我們從最上面的開始。丹麥人,他們是這一切的關鍵人物。”

“丹麥人?為什麽是丹麥人?”

“我給你講一個真實的故事,奈傑爾爵士。一百六十年前,有一位丹麥國王,他有幾個子女。喏,他們就在這裏。”

他指向圖表的上面,那裏有丹麥國王的名字,在他的名字下面的一條橫線上,排列著他的幾個子女。

“嗯,長子成為王儲,繼承了父親的王位。我們對他不感興趣。但這個最年輕的……”

“威廉王子應邀成為希臘國王喬治一世。上次我來這裏時,你說起過的。”

“對極了,”普羅賓說,“記性真好。嗯,他在這裏。他匆匆來到雅典,成了希臘的國王。他做了什麽?他娶了俄國的奧爾嘉女大公【30】,他們生下了尼古拉王子,是希臘王子,但在種族上,他是一半丹麥血統、一半俄國血統,也就是羅曼諾夫血統。現在,我們暫時先把尼古拉王子放在一邊,這時候他還是個單身漢。”

他把尼古拉王子塗成藍色,表示希臘,然後回過來指向上面的丹麥人。

“老國王還有女兒,其中兩個混得相當好。達格瑪公主嫁到莫斯科,成為俄國沙皇皇後,改名瑪麗亞,皈依東正教,生下了全俄沙皇尼古拉二世。”

“尼古拉二世全家都在葉卡捷琳堡被屠殺了。”

“完全正確。現在我們來看另一個。丹麥的亞歷山德拉公主來到這裏,與我們的王子結婚,王子成為愛德華七世。他們生下了喬治五世。明白嗎?”

“那麽,沙皇尼古拉和英王喬治是表兄弟。”

“是的。他們的母親是親姐妹。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俄國沙皇和英格蘭國王是表兄弟。當喬治國王稱沙皇為‘尼基表弟’時,他的用詞絕對準確。”

“只是這在1917年結束了。”

“確實如此。現在來看英國這條線。”

普羅賓擡起手臂,把國王愛德華七世和王後亞歷山德拉都畫上了紅圈。紅筆向下延伸到喬治五世這一代,也畫了一個圈。

“英王喬治五世有五個兒子。約翰在孩提時就夭折了,其他四個都長大了。他們是:大衛、艾伯特、亨利和喬治。最後一個是我們感興趣的,即喬治王子。”

紅筆從喬治五世下滑到了他的第四個兒子,即溫莎王朝的喬治王子,在那裏畫了個圓圈。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喬治王子死於飛機失事,但他有兩個兒子,現在都活著。喏,在這裏,但我們的重點是這個小兒子。”

紅筆觸及底線,把第二個英國王子用紅筆圈上了。

“現在順著這條線返回來,”普羅賓博士說,“他的父親是喬治王子,他的祖父是喬治國王,但他的曾祖母是沙皇母親的姐妹。兩位丹麥公主,達格瑪和亞歷山德拉。通過婚姻關系,這個人與俄國羅曼諾夫王室聯系起來了。”

“嗯,漫長的追溯。”奈傑爾爵士說。

“哦,還有呢。看這裏。”

他把兩張照片放到了書桌上。兩張留著胡須的憂郁的面孔,凝視著鏡頭。

“你怎麽看?”

“他們是兩兄弟?”

“哦,不是的。他們之間相隔了八十年。這一張是已經死去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另一張是現在活著的英國王子。看面孔,奈傑爾爵士。他們不是典型的英國人面孔。不管怎麽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血統是一半俄國、一半丹麥。他們也不是典型的俄國人面孔。他們是丹麥人的面孔,他們身上有丹麥的血統,來自兩位丹麥的姐妹公主。”

“就這個?通過婚姻的聯系?”

“遠遠不止。好戲還在後頭呢。記得尼古拉王子嗎?”

“暫時擱在旁邊的希臘王子?但其實是一半丹麥、一半俄國血統?”

“就是他。嗯,沙皇尼古拉二世有個堂妹,葉蓮娜女大公。她做了什麽呢?趕到雅典嫁給了尼古拉王子。那麽,尼古拉王子是一半羅曼諾夫血統,葉蓮娜女大公則是百分之百。因此他們的後代是四分之三的俄國羅曼諾夫血統。這個後代就是瑪麗娜公主。”

“她來這裏了……”

“嫁給了溫莎王朝的喬治王子。所以這兩位活著的男士,也就是喬治王子和瑪麗娜公主的兩個兒子,都是八分之三的羅曼諾夫血統,這是目前與你的要求最接近的人選。這並不意味著是直系的——中間隔了許多女人,而女人是《保羅法》所禁止的。但婚姻聯系是通過父系的,血緣則是通過母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