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雨夜談鬼事 第五個故事:門(第2/4頁)

因為這種蟲太可怕了,“門”孵化為蟲之後,平時一直睡覺,在睡眠中偶爾會吃掉附近的小塊空間,每隔十幾二十年就會醒來,直到把所在的世界全部吃成黑洞,才爬向混沌之中去產卵然後繼續吞噬下一個宇宙。“門”就是依靠吃能量為食。

宇宙,本身就是一種能量,空間的穩定能量造就了時間,時間是一種動態能量,不停前進的時間又提供動力維持著空間的穩定,這就是所謂的陰與陽,靜與動。

李靖所抓到的“門”就是一只剛從卵中孵化出來的幼蟲,也是天下唯一一只蟲體,很不幸,這倒黴事被衛國公和綠仙遇到了,他們面對的是一件想都沒想過的大難題。

雖然說世間萬事萬物,都離不開陰陽兩極,比如有夜晚,就有白天,有男人,就有女人。但是這種陰陽在某種程度上是不相等的能量,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平衡,比如咱們所在的世界,就是以陽這種能量為主。

所有的食物鏈的最末端,都是依靠光和作用的植物。這就說明在咱們的世界中陽在明,陰在暗;陽為主,陰為輔。

“門”的口中,也就是門後,並不是它的肚子,而是連接另一個宇宙的通道,所以稱其為“門”是十分合適的。

而在“門”後的異界,不同於咱們的世界,是一個陰為主導能量的時空。即使是燃燈古佛、盤古眾神復出,恐怕對那個異界的認知程度也為零。

綠仙請衛國公李靖先回長安,自己駕起一片七彩祥雲,將“門”放在半空,以防它在夢中繼續傷人,隨即閉關參詳對策。

三日後,綠仙帶門下弟子並各弟子家眷,離開了青石山紫煙觀,擇一僻靜無人煙的山谷聚眾而居,這個地方,四面環山,被森林圍繞,與世隔絕。

綠仙決定以自己的元神進入“門”的口中,拼上自己的元神散滅,爭取和“門”同歸於盡,以在“門”蘇醒之前,拯救天下蒼生的性命。

但是自己法力雖高,進入“門”中能否成功消滅它,實在殊難預料。於是安排下種種後著,命令門人從此不可出谷,只在此間隱居,其後歷任族長,都要以鏟除“門”害為首要重任。

隨即造一巨墳,將“門”封印在墓室下的一個巨大山洞中,自己則在墓室中坐化。元神進入了“門”中。

因為綠仙是修行成仙的金身,元神雖已不在,肉身數百年不朽,直至民國年間,才逐漸腐爛。門人怕有朝一日師父回來沒有肉身,就未將其屍骨入棺裝殮,一直擺在墓室的石床上。

然而綠仙金身進入“門”,一直沒有動靜,“門”安安靜靜地睡覺,直到二十幾年之後的一天夜晚,天地變色,時空扭曲,“門”死了。

綠仙門人無不大喜,跪拜先師遺體,祝賀滅“門”成功。

但是,事情往往都會向人們期望的相反方向發展,“門”雖然死了,它的亡靈卻蘇醒了過來,而且比有肉體的蟲身,更加狂暴,也更有破壞性。

好在第二任族長也是才智卓絕之士,也準備以元神出殼的形式去鎮住“門”的亡魂,但是他的修為遠不及綠仙,能鎮住多久,沒有任何把握。

第二任族長憑借超凡的才智,想出了一個無奈之舉,他命門人弟子,在他死後,立即從門中選出一個剛出生的女嬰立為聖女,從小在她身上刺上咒文,族中職位最高的長老作為她的師父,讓她住在全村最大的宅院裏。督導其背誦百萬字的咒文,並教授舍生取義拯救天下眾生的意義。

聖女從小到大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潛心修煉,只等“門”的亡靈出現異動,就進行“放神”儀式。

因為聖女的法力還不足以元神出殼,而死後靈魂也會失去很多法力,所以必須進行“放神”儀式,這種儀式就是把聖女活著裝入銅棺,用刻有咒文的鋼刺慢慢放血,靈魂隨著鮮血流入下面的“門”中,使其靈魂能安撫“門”的哀傷,每次可以維持十幾或者二十幾年不等。每個聖女死後,肉身也不會腐爛,被鋼刺刺在身上的窟窿,會有黑霧冒出,沒人理解,為什麽會有黑霧出現,可能是因為她們的痛苦所產生的。

聖女的遺體如同喪屍,無知無識,只懂得饑餓,但是族中人等不忍將這些喪屍焚毀,就把它們扔在墓室後第一間山洞的石梁下面。

大唐天子後來得知此事,心中不忍,於是為聖女立石像石碑,以表彰其德行。

此後千年易過,族人遵從綠仙遺訓,無不以謀劃關“門”之策為畢生大任,然而在想出對策之前,就要不停地把無辜聖女的靈魂填進“門”的亡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