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烏龍第一鍋 第02章 鍋大與鍋小

烏龍第一鍋,鬥大金字、漆底招牌,就亮堂堂地掛在二級路和進縣城公路的交匯處!

烏龍縣產的鐵鍋全省有名,烏龍的鐵鍋燉菜比鐵鍋的名氣還要大上幾分,但凡各地的飯店有鐵鍋燉菜,一定會對客人重重強調“我們師傅是烏龍縣來的!”。

烏龍第一鍋,都知道是烏龍縣鐵鍋燉菜的招牌飯店!

這個招牌具體掛了多長時候簡凡到現在還說不清楚,自打記事起,父親的熟人一見面都喊老爸叫“簡鐵鍋”,而自己,就成了當之無愧的“簡小鍋”。從幼兒園開始,這小鍋的外號就一直跟到現在,偶而有女生暖昧地叫聲“帥哥!”,那個“哥”字明顯拉長,加了“OU”音,根本就是帥鍋!幾個發小死黨,見了直接就是“鍋哥、鍋弟”叫,甚至於連女朋友香香也得了個“鍋嫂”的名頭!

簡凡知道這幫發小這麽推崇自己,很大程度上和蹭吃蹭喝有關。不過隱隱地簡凡並不反感這個外號,這第一鍋的燉菜從小吃到大也不見膩味,何況這些年兄妹倆上學都靠老爸起早貪黑經營第一鍋養著全家。不但不反感,反而對飯店後院裏壘著的那四口比自己年齡還大的鐵鍋有一種特殊的親切味道。

在烏龍縣,遍地可見的鐵鍋燉菜根本就是家家耳熟能詳的大眾美食,隨便到村裏鄉間拉一個老翁老婦或者小哥大叔,都會這麽一手,兩三樣調味坐底、三五把柴草塞進爐膛火加旺、六七樣菜蔬擷扔進鍋、先炒後翻加再加幾瓢井水長熬、隨便做出來都是美味十足,菜熟鍋起,蒸氣氤氳、香味一屋,婆娘娃娃圍一桌,一家就著白饅頭熱氣騰騰吃一鍋,配著豬油練的辣椒、地瓜釀的老白燒,逢年過節或者運氣好,鍋裏偶而還會有只野兔、山雞、肥豬肉片,那才更是鄉間人的無上美味了!

而這些美味場景,第一鍋可是天天都見!

外人頗覺得神秘的東西在簡凡眼裏很平凡,從小到大耳瀆目染,自覺代替老爸掌勺應該沒什麽問題,第一鍋的燉菜說白了也沒有什麽稀奇,就是比別人的燉菜花樣多了一些,味道呢,要更香更鮮一些;湯味呢,更濃更儼一些;價格呢,要更物美價廉一些!簡凡倒不覺得老爸手藝有多高,而且因為沒有人在這方面往高處發展,燉菜所用的不過是蘿蔔白菜豆腐豆芽一些常見的菜蔬,再好一些就是豬牛羊肉,一桌子菜抵不上大飯店裏的一盤菜,從來都是薄利經營,小富沒問題,發財絕無可能!

進門撲面而來就是燉菜飄來的特有清香,味道很足!

“表哥,回來了!”

“小凡,回來了!”

“兒子噯!過來過來,去把那一盆小魚拾掇拾掇!”

一進飯店門,先後有若幹人給簡凡打招呼,吧台上,一位粗手壯大個的黑妞,那是表妹簡桃花!初中輟學在這裏客串吧台收費的;擦桌子的、廚房邊上水池洗碗的,那是倆跑堂的,一個叫三強、一個叫水生,都是老家人,都姓簡!老爸在後院裏忙乎著,畢業一年了,老爸已經心安理得地把簡凡當成了跑堂使喚!不但使喚,而且是白使喚!

典型的家族式老店,而且店裏賣的酒,就是楓林鎮爺爺酒坊裏釀的玉米黃、地瓜燒,一個月往縣城裏運一次。

廚房不像廚房,就是鄉間標準的農灶,一溜了壘的泥火坐著四七二十八口雙耳小鍋,慢火煨著另一邊是整個一溜兒粗瓷方碗,白面藍底,也算是烏龍的特產了,案子上,幾個碩大的面盆裏,堆著切好的白菜、豆腐、青菜、山蘑菇、泡好的粉條、煮過一遍的雲豆、油煎過的土豆片,足足堆了一大案子。

出了廚房,後院裏四口湯鍋,能倒十八擔水的大湯鍋裏,一鍋煮的五花肉、另外兩鍋是羊牛骨架熬的湯、最後一個大鍋就壯觀了,足足壘了十二層的籠壁,像蒸汽機一般吃吃地冒著白汽,是蒸汽和柴草輕煙混合在一起的水汽,能聞到鄉間炊煙的味道!掀開這些秸稈做的籠壁,裏面就是又白又嫩又韌的大饅頭,這種土法蒸出來的饅頭,有秸稈天然的清香和麥香,從早上開火到中午起鍋,足足六個多小時,好吃倒是好吃,就是費時費力。而且根本供不應求。簡凡已經不止一次勸老爸換個機制饅頭的烤箱,可老爸有時候比老媽還固執,一直堅持著這個土法子。

簡凡悻悻的蹲下身子看著一盆寸許長的小魚,八成老爸的酒友釣回來的,摸索著身上,從鑰匙扣上解下了一把弧形小刀,一把自制的小刀,一指寬的刀身、三寸多長的刀身,鋼鋸條磨好的,三刀去鱗、一刀挑腸,手法麻利無比,從小就喜歡幹廚房裏的這些事,不一會大盆裏堆起小魚越來越多。

“喲,兒子,做這把小刀好使啊!”老爸回頭不經意看了一眼,贊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