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石渠天祿(第4/4頁)

這時,距離歇馬處只有五、六步。

再不動手,良機恐怕永難再有。

勒死劉彘之後,自己也休想逃脫一死。對此,硃安世早已想過無數次。他自幼便立誓要刺殺劉彘,以一命換一命,遂了平生之志,又有何憾?何況,能為西征軍中那幾萬枉死士卒雪恨、更為天下蒼生除掉這個暴君,能得如此一死,千值萬值……

一陣馬蹄聲打斷硃安世思緒,是一隊騎衛從前面大街上急急奔過。

他忙回過神,勒停了馬,躲在暗影中,心想:無論如何,都得逃出城去,不能如此輕易,便讓劉彘舒心快意。

他斷了雜想,盤算對策:只有先將小童和馬藏到一個隱秘安穩之處,自己才好尋找出路。

他曾到過扶風,知道南城門左側有一處營區,心想雖然滿城大搜,營區當不會細查。他小心繞到營區附近,張眼一看,果然只有十幾個兵卒值夜。硃安世牽馬繞到營房後,營房貼城墻而建,房側一叢樹林,只有兩個兵卒巡守。硃安世趁那兩個兵卒巡到另一邊,忙牽馬輕步鉆進樹叢。城墻角落有塊巨石,他將馬牽到石後,輕拍馬背,這馬本就靈性乖覺,又經調教多時,早已心意相通,立即停住腳,靜靜站立。這時草叢間霜冷露重,硃安世又從背囊中取出皮氈,鋪在石邊馬側,抱下小童,讓他靠石坐好。

“你在這裏等著,我去找條出路。”

小童點點頭。

“別發出聲響,驚動那邊守衛。”

小童又點點頭。

“你一個人怕不怕?”

小童搖搖頭。

硃安世伸手拍了拍小童肩膀,以示贊賞。他又輕撫馬鬃,那馬只是微微轉頭,仍靜靜站著,連個響鼻都未打。硃安世這才放了心,起身悄悄離開。

  1. 漢代為防匈奴兵力,禁止鐵器出關。
  2. 北闕:未央宮北面門樓,是大臣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之處。《漢書·高帝紀》顏師古注:“未央宮雖南向,而上書、奏事、謁見之徒皆詣北闕。”
  3. 《西京雜記》:未央宮“周回二十二裏,九十五步五尺。街道周回七十裏。台殿四十三……宮池十三,山六,池一,山一,亦在後宮。門闥凡九十五。”
  4. 未央宮建成於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
  5. 蕭何營建未央宮,劉邦見其壯麗,大怒,蕭何說‘天子以四海為家,非令壯麗亡以重威,且亡令後世有以加也。’(見《漢書·高帝紀下》)
  6. 劉邦年輕時為無賴,其父常責罵他不能治產業,劉邦登基後,反問其父:“現在我的產業和你相比,誰的多?”(見《漢書·高帝紀下》)
  7. 《三輔黃圖·閣》:“石渠閣,蕭何造。其下礲石為渠以導水,若今禦溝,因為閣名。所藏入關所得秦之圖籍。”
  8. 光祿勛:官名。本名郎中令,秦已設置。漢武帝太初元年(前104),改名光祿勛,為九卿之一,掌守衛宮殿門戶,後逐漸演變為專掌宮廷雜務之官。
  9. 張湯:漢武帝時期著名酷吏。官至禦史大夫,用法嚴酷,但為人清廉簡樸,後被誣陷獲罪,被逼自殺。
  10. 漢代官秩以糧食計算,執金吾為中兩千石,每月一百八十斛;右扶風為兩千石,每月一百二十斛。(參見唐代杜佑《通典·職官》)
  11. 黃門:宦官。《通典·職官三》:“凡禁門黃闥,故號黃門。”皇宮門漆為黃色,故用“黃門”代稱宦官。
  12. 《論語》書名的確定和通用時限至今尚有爭議,據王充《論衡·正說篇》言:“孔子孫孔安國以教魯人扶卿……始曰《論語》”,這一書名至少到漢武帝時期已經確定。因此,本文將其統稱為《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