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午井小亭(第3/4頁)

司馬遷搖搖頭嘆道:“堯舜之時,在街衢要道口,樹立‘誹謗之木’,用來傾聽民意。人有不滿,都可以刻字於其上。到今世,卻有了‘腹誹’之罪,唉……”

成信帶著小兒,共騎一馬,出了扶風城。

他想那盜馬賊有汗血馬,身手又快,不敢輕忽,不停揮鞭打馬,向南疾奔。很快到了湋河,左右看看,並沒看到伏兵蹤影。不由得暗叫可惜:這裏果然是伏擊的好去處,上千兵馬藏在密林山凹裏,卻絲毫不露行跡,若不是計謀泄露了,那盜馬賊定然逃不掉。

他心裏想著,馬卻絲毫不減速,飛快奔上石橋,駛過南岸,繼續疾奔,又行了七八裏,到了午井亭。

這時已是黃昏,夕陽如金,秋風寂寂,亭子空落落立在路邊,遠近看不到一個人影,更見不到伏兵。

成信心裏納悶:這裏毫無遮擋,一望無余,不知道人馬藏在哪裏?

“來了!”韓嬉道。

硃安世雙腿一夾,忙要奔出,韓嬉制止道:“不要急,再等等。”

遠遠見那匹馬奔到午井亭邊,忽然停下來,馬上隱隱兩個人,一個成人,一個孩子。那個成人跳下馬,又把孩子抱下來,一起走進亭子。片刻,那個成人轉身離開了亭子,翻身上馬,繼續向南奔去,孩子則留在亭子裏。

硃安世睜大眼睛,仔細辨認,小小一點黑影,看不清是否驩兒。

“好了,走!”韓嬉打馬前沖,硃安世和趙王孫忙緊跟上去。

三匹馬疾疾奔行,等奔近一些,硃安世漸漸看清楚,亭中的孩子果然是驩兒,他驚喜不已,不由得朗聲大笑。

汗血馬跑得最快,等硃安世趕到時,韓嬉已經站在亭中,伸手攬著驩兒肩膀,笑吟吟等著。

“硃叔叔!”驩兒大叫著跑出來。

硃安世跳下馬,張開臂抱住驩兒,歡喜無比,如同見到自己兒子一般,接連把驩兒拋向半空,驩兒又叫又笑。

“好了,趕緊走吧,待會兒就有人來了。”韓嬉催道。

話音剛落,一陣蹄聲從東北面草坡上傳來,轉頭一看,八匹馬疾速沖下草坡,向亭子這邊奔來。

硃安世擡眼張望,心猛地一沉:八匹馬上的人都是蒼色繡衣,人人手執長斧,夕陽下斧刃金光閃耀。

成信奔了幾裏,又回頭時,午井亭已經小如一頂冠帽,卻不見了小兒,不知道是因為遠看不清,還是小兒已經走了。

成信越發納悶,卻只能照吩咐繼續奔行。快到渭河時,見前面一大隊人馬奔過橋來,近些一看,認出是郿縣縣令率隊,成信忙跳下馬,在路中央等候,隊伍奔到,郿縣縣令也認得成信,喝住人馬,在馬上問:“成掾史?你為何一人趕來?賊人已經捉住了?”

成信大驚:“減大人不是命你在午井亭埋伏?你怎麽才趕來?”

“什麽?減大人是命我酉時四刻,到湋河口會合啊。”

“計劃已變,你難道不知?”

“我只接到這一道旨令,並未聽說計劃有變。”

成信驚得合不攏嘴:“那小兒我已丟在午井亭了!”

成信急忙上馬,狠命抽鞭,打馬回奔。到了午井亭,見亭裏空空,哪裏有小兒蹤影?

成信呆在原地,全身僵住。

郿縣縣令隨後趕到,下馬過來,連聲詢問,成信卻像是中了邪一般,大張著眼,根本沒聽到。

半晌,一騎快馬從北邊飛馳而來,是兵曹掾史手下信使,那信使見到成信,急停住馬,跳下來大聲問道:“成掾史,你是怎麽了?為何不依計行事,打馬就奔過湋河,不停下?那小兒在哪裏?”

成信這才回過神,他畢竟歷練已久,隨即明白:自己被減宣設計陷害!

百口莫辯,唯一之計,只有逃走,他偷看看左右,趁人不備,奔出亭子,飛身上馬,打馬就奔。

郿縣縣令先前已經起疑,見成信逃走,忙喝令:“成信私放罪犯,速速緝捕!”

成信見後面人馬紛紛追來,只有拼命加鞭,盡力狂奔。東邊幾十裏是天子苑囿上林苑,他曾在裏面任過職,那裏嶺谷幽深、湖河縱橫,可以暫時藏身。便打馬向東,奔往上林苑。

郿縣縣令率眾緊追不舍,大聲命令:“不要讓他逃進上林苑!”

幾十裏馬不停蹄追逃,很快奔到上林苑,眼看成信就到奔進苑門,郿縣縣令急命手下放箭。

頓時,箭矢如雨,疾射向成信,成信聽到箭響,不敢再直奔,拽馬左右躲閃,箭羽紛紛射中上林苑門楣、門柱、兩旁樹幹。

成信躲閃之即,捕吏追得更近,連連發箭,成信再難躲避,背上接連中了幾箭,摔下馬,折頸而亡。

  1. 《史記·孝文本紀》:“古之治天下,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所以通治者而來諫者。”
  2. 《史記·酷吏列傳》:“(減宣)為右扶風,坐怨成信,信亡藏上林中,宣使郿令格殺信,吏卒格信時,射中上林苑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