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草野鏖戰(第3/4頁)

“這道理雖然好,但當今之世能行得通嗎?”

司馬遷長喟一聲,搖頭嘆息:“自春秋戰國以來,霸道橫行,天下漸漸淪為強盜之世,誰貪忍兇悍,誰便是贏家,天理公義再無容身之地。”

衛真道:“就算強爭到手,贏也只能贏得一時,你強,還有更強者,大家都虎視眈眈,最終都難免被他人吞掉。”

司馬遷點頭道:“以力勝人,力衰則亡。這正如兩個人交往,和則共榮,爭則兩傷。可惜世人只貪眼前之利,不求長久之安。”

衛真壓低聲音問道:“這麽說來,這劉家的天下,有朝一日也要被別家吞占?”

司馬遷道:“這是自然,只在遲速而已。”

衛真道:“聽說山東已經盜賊紛起……”

司馬遷嘆道:“如果人們仍將天下視為私產,你爭我搶,強盜將永為刀俎,百姓則永為魚肉。除非有朝一日,天下人都明白、並共守這支殘簡上的道理:這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任何人不得獨占……”

正在議論,伍德忽來傳報:“禦史大夫信使到!”

劉敢接到扶風傳來的急信,忙來稟告:“減宣放走了那個小兒!”

杜周臉上被硃安世拳擊處,雖然腫已消去,但青痕猶在,疼痛未褪。他並不做聲,微低著頭,連眼珠都不動,盯著面前案上一只青瓷水杯,聽劉敢繼續稟報:“減宣受到盜馬賊恐嚇,據說那小兒還會巫術,便設了個計,用那小兒換汗血馬,誰知盜馬賊並未中套,那小兒和汗血馬均下落不明,應該是被盜馬賊奪回逃走了。”

杜周聽後,心裏一沉,氣恨隨之騰起,嘴角又不禁微微扯動。他仍盯著那水杯,一只蒼蠅飛落到杯沿,繞著圈爬動,而後竟爬進內壁,伸出細爪,不停蘸著杯內清水,洗頭刷腦。杜周看得心煩,悶聲道:“深秋了,還不死!”

劉敢先是一愣,隨即尋著他的目光望見那只蒼蠅,忙起身幾步湊近,揮袖趕走了那蒼蠅,又喚門邊侍立的婢女,換一個幹凈杯子來。

杜周轉開目光,望向窗外,雖然日光明亮,但樹上黃葉臟亂,風中寒意逼人。

回到長安後,他立即進宮面見天子,上報平定謫戍生亂一事,天子聽後不置可否,卻聲色嚴厲,問他汗血馬失竊一案,他哪裏敢說屢屢受挫於硃安世,只說已找到盜馬賊蹤跡,正在急捕。天子聽後大怒,只給他一個月期限。

一個月後若仍追不回汗血馬,會發生什麽,杜周當然心知肚明。他任廷尉那幾年,專查重臣高官,一年能達上千案,一案能牽扯上百上千人,大臣被棄市滅族的情景,沒有誰比他眼見親歷的更多。仕宦這些年,他自己也幾次陷於罪難,卻都不及汗血馬失竊之罪重,本來還可借那小兒作餌,誘捕硃安世,現在卻魚入汪洋……

劉敢躬身靜候杜周示下,杜周卻能說什麽?

他唯一能想到的,如何不著痕跡將罪過推給減宣。

縱觀當今朝中官吏,治獄查案,能與他比肩的,唯有減宣。減宣曾官至禦史大夫,位列三公,官祿萬石,僅次於丞相、太尉。杜周則最高只到廷尉,位在九卿,官祿兩千石。現在減宣雖然官位低於自己,卻難保日後不會復起。這次減宣放走小兒,罪責難逃,借這一過失,正好扳倒減宣。

不過,汗血馬失盜是由我主查,減宣只是輔助辦案,我自己始終難脫首責之過……

劉敢跟隨杜周多年,熟知他的心思,壓低聲音,小心道:“減宣不但放走了那小兒,更犯了件觸禁的事。”

杜周聞言,仍冷沉著臉,道了聲:“哦?”

劉敢忙伸頭湊近,繼續道:“減宣命扶風賊曹掾史成信帶了那小兒去換汗血馬,成信卻於途中放走小兒,逃往上林苑,郿縣縣令率人追捕,放箭射死成信,一些亂箭射到上林苑門楣上。箭射禦苑門,罪可不小,雖然是郿縣縣令追捕,主使卻是減宣。”

杜周心中暗喜,卻不露聲色,只問道:“上林苑可上報此事?”

“還沒有,不過卑職與上林苑令是故交,這就寫信知會他。此事起因於汗血馬,大人可先將此事呈報天子,可不必提及箭射上林苑門一事。等上林苑令也上奏了,兩罪合一,都歸於減宣一人,大人則可免受牽連。”

杜周心中稱意,口裏卻道:“再議。”

劉敢忙躬身道:“此次是減宣謀略失當、自招其禍,大人就算顧念故交之情,皇上也不肯輕恕。”

“嗯……”杜周故作猶豫不忍。

劉敢當然明白,忙道:“法度大過人情,大人不必過於掛懷。卑職一定從公而治、依律行事。”

杜周又點點頭,知道劉敢必會辦好,便轉開話題,問道:“盜馬賊線索查得如何了?”

“前日,卑職已遣人到茂陵便門橋,捉拿了郭公仲及家人,審問得知,郭公仲與那硃安世幾年前曾有過往,硃安世從軍西征後,再未見過。卑職怕郭公仲有隱瞞,又拷問了他的妻子及兒女,他妻子起初不招,卑職又拷打她的兒女,她才招認說,硃安世原有妻室,並生有一子,四年前,硃安世被捕後,其妻攜子逃亡他鄉避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