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第2/4頁)

[52]薩沃那洛拉(1452—1498),意大利宗教改革家,僧侶,在韋基奧宮廣場被火刑燒死。

[53]美第奇為意大利佛羅倫薩一個極有權勢的銀行家家族,從十五世紀到十八世紀統治著佛羅倫薩。

[54]心理學名詞,指回憶時先知資料較後知資料占優勢。

[55]波提切利(1445—1510),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畫家。《春》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56]金幣名,1252年首先在佛羅倫薩鑄造,後被歐洲若幹國家仿造。

[57]阿利吉耶裏·但丁(1265—1321),意大利佛羅倫薩的偉大詩人,作品有《神曲》和《新生》等。

[58]荷羅斐尼斯是敘利亞王尼布甲尼撒的將軍,猶太婦女朱提斯為拯救自己的人民殺死了他。故事見《聖經·偽經·朱提斯》。

[59]多那太羅(1386?—1466),意大利著名雕塑家。

[60]但丁在《新生》和《神曲》裏理想化歌頌的女性,原型為作者早年的情人。

[61]這一段是但丁的原文,使用的就是意大利俗語,內容就是上面譯出的後六行。

[62]十五世紀一個以雕塑和琺瑯赤褐陶塑著名的佛羅倫薩家族,此處指安德烈亞·德拉·羅比亞(1435—1525)。

[63]丟勒(1471—1528),德國畫家、木雕家。

[64]一種刑具,是個女人形狀的盒子,裏面是刀刃。

[65]意大利米蘭一顯赫的貴族家族。

[66]十至十八世紀意大利北部的城市共和國。

[67]米開朗基羅(1475—1564),意大利雕刻家、畫家、建築家及詩人。

[68]摩西形象的傳統表現形式是有角的。

[69]阿方斯·貝蒂榮(1853—1914),巴黎警察機構罪犯識別部門的負責人。他發展了一種被稱為人體測定學或“貝蒂榮識別法”的罪犯識別系統,包括一系列細致的身體測量。

[70]馬可·奧勒利烏斯(121—180),羅馬帝國皇帝,新斯多葛派哲學的主要代表,宣揚禁欲主義和宿命論。

[71]十九世紀末從法國印象畫派發展而來的新印象畫派。畫面不用線條,一切形象都用各種色彩和各種濃淡的小點表現。

[72]意大利托斯卡納大區城鎮。

[73]安東尼奧·羅塞利諾(1427—1479),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多產雕刻家。著名作品包括以聖母為題材的許多作品。

[74]宗教題材,通常是耶穌下十字架後被抱在聖母膝上的形象。

[75]指啟明星,魔鬼撒旦在被逐出天堂之前的名字。

[76]意大利原文意為家庭婦女。

[77]一種憂傷的葡萄牙民歌。

[78]十八世紀初起源於法國、十八世紀後半期盛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裝飾藝術風格,其特點為精巧、繁瑣、華麗。

[79]德語。

[80]加拿大東南部的一個省。

[81]一種華麗的裝飾風格,盛行於十六至十八世紀中葉。

[82]意大利有兩個著名的斯卡拉蒂,是父子兩人,都是作曲家。父親叫亞歷山德羅·斯卡拉蒂(1660—1725);兒子叫多梅尼科·斯卡拉蒂(1685—1757)。

[83]希臘羅馬神話中一種臉及身軀似女人,而翼、尾、爪似鳥的怪物,性殘忍貪婪。

[84]參孫是以色列人的士師,大力士,青年時到亭拿去看他心愛的姑娘,在葡萄園遇見獅子,空手將獅子殺死。第二次再去亭拿時見死獅子肚裏有一群蜂和蜜,他便吃了蜜,也把蜜帶給了自己的父母但並未說出其出處。後來在婚宴上,參孫給陪伴他的三十個非利士人出了一個謎:“吃的從吃者出來,甜的從強者出來。”見《聖經·舊約·士師記》第十四章。非利士人一詞亦有平庸之人、庸人的意思,故此處一語雙關。

[85]尼科洛·馬基雅弗利(1469—1527),意大利政治思想家,歷史學家,作家,主張君主專制和意大利的統一,認為為達到政治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86]喬托(1266—1337),意大利文藝復興初期畫家、雕塑家、建築師。

[87]彼爾·德拉·維尼亞(1190—1249),佛羅倫薩人,腓特烈二世的宰相和顧問。因為有與教皇英諾森斯勾結謀害腓特烈的嫌疑被弄瞎了眼睛,受到監禁,後上吊死去。

[88]大衛王的謀士,與大衛王的兒子押沙龍合謀反叛大衛王,並自告奮勇去追殺逃離的大衛王。但押沙龍沒有采取他的計謀,他上吊死去。見《聖經·舊約·撒母耳記下》第十五至十七章。

[89]《聖經·創世記》裏亞當和夏娃的長子,因為嫉妒殺死了弟弟亞伯,是人類的第一個殺人犯。

[90]以上三小節見但丁《神曲·地獄篇》第八圈第二環,“自殺者的樹林”,第100至第108行。譯文參照C.H.Sisson的英譯本(倫敦,山神版,1980年版《神曲》)譯出。

[91]布魯圖(前85—前42),羅馬貴族派政治家,刺殺愷撒的主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