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2/3頁)

易蕭說:“任何地方,沒人,也就沒了事端,水底下沒人,所以清靜,也更安全。不是沒人想過要去在水底下倒騰,但費用巨大不說,效率還低。”

“做生意這種事,人無我有,才能獨大。”

宗杭瞠目結舌:“所以,你們是做水底……這一塊的?”

“魚也會捕,有時候看人可憐,也會撈個屍,還幫人選過養屍囦,水裏下葬,但都不是主業。”

“主業是幫人在水下藏東西,或者叫托管,每一單都價值巨大,畢竟如果只是一兩箱金銀,也不值得費這個事。存期少則幾十年,長可幾百年,隨客戶的心意。”

宗杭聽傻了:“那……你們怎麽掙錢?拿出來放貸嗎?也像銀行那樣,付……利息給他們?”

易蕭再次大笑,這一次,笑得很得意。

她說:“你動動腦子,你往前想幾百年,中國度過了多少亂世?有多少豪門巨富,一夜之間被搶光踏平,連個銅板都沒落下?我們幫他們防人禍、度亂世,還要倒付利息給他們?”

“我們只收錢,不付錢!管你金山銀山,想托我管,分出三成。”

“到期不來,等你過夜半十二點,然後三成變五成,不過我們不做絕,給你延期十年,十年再不來,都是我的。”

宗杭結巴:“那亂世……很多人,即便存了錢,後來打來打去,天災人禍,都死了啊,萬一死絕了,那就都是你們的了?”

易蕭沒說話。

但眼神給了他答案。

不然呢?就像銀行的死賬戶,還不全歸銀行了?

早幾百年,應該沒人會去水底下存紙鈔吧,都是金銀古董這些硬通貨,放到現在,身價暴漲,難怪她一出手,就是一塊柿子金。

三成變五成,五成又變成全部,那些捕魚撈屍撈沉船,跟這一比,簡直不值一提,自己果然是想象力太局限了。

宗杭忽然想到了什麽:“你說水鬼三姓,又是沿著大河居住,人數一定不少,你們會賴賬嗎?”

萬一人家只剩個孤兒寡母,拿著憑契上門,你把人家沉了河,獨吞這財產……

易蕭冷冷瞥了他一眼:“你爸好歹也是個生意人,沒教過你嗎?”

“做生意,坑蒙拐騙,以次充好,或許能掙幾年利,但你想做長久,沒點真本事,沒個‘信’字,能撐到幾百上千年?”

“再說了,水鬼三姓,會去貪這種小錢?你是不是對我們接什麽樣的生意沒概念?張獻忠江口沉銀聽說過嗎?”

這倒真聽過。

好不容易來了個自己有把握的,宗杭精神一振。

*

明末的時候,起義軍之一的張獻忠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權,據說燒殺搶掠,聚寶無數,本來想學劉備據蜀稱王,但後來清軍南下,他見勢不妙,於是安排財富轉移,大概想隱姓埋名,拋卻刀兵戎馬,後半輩子做個低調的富貴閑人。

這批被轉移的財富,據稱有千船之多,都沉在了江口附近,但張獻忠沒走成,被清軍包圍,中箭而死。

後世有童謠流傳,說是點出了沉寶處,叫“石牛對石鼓,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

這傳說引來後世無數尋寶人。

官方的,乾隆和鹹豐皇帝,都派過朝廷大員組織河工在江口打撈,基本沒收獲,民國時,川軍也轟轟烈烈撈了一回,沒下文。

民間的,解放前,有個叫馬昆山的,不知道從什麽渠道得到了沉銀藏寶圖,心花怒放,成立了個“錦江淘金公司”,大量招工,還購買了金屬探測器等先進裝備,耗時費力,最後撈上來三筐小銅錢,氣得險些吐血。

解放後,被童謠和傳說鼓舞,懷揣美好夢想,私底下下水碰運氣的人不在少數,可惜都一無所獲,以至於開始有人懷疑,這僅僅是個傳說罷了。

直到2016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正式啟動對疑似沉銀遺址的水下考古,2017年,出水文物超過一萬件,價值無可估量,好像2018年,還會建個對公眾開放的江口沉銀博物館……

事情上了新聞,無數人才開始咂舌:這傳說,居然特麽的是真的!

*

宗杭有點激動:“張獻忠這事,也是你們做的?”

他忍不住想誇兩句:也太牛了,從明末到現在,好幾百年呢,皇帝都沒能挖出來,可見藏得確實嚴實……

哪知易蕭硬邦邦回了句:“我們拒接的。”

“我們做的,會有那麽多消息漏出來?會連地點都讓人知道?會被撈出來?”

“張獻忠屠川,四川是江流重地,不少姜姓、易姓都死在他手上,殺孽這麽重,我們不接他的單子,況且時間倉促,銀子這玩意兒,不怎麽值錢,又笨又重,處理起來,太麻煩了,於是沒接。”

“他狗急跳墻,使盡各種手段得到點邊角消息,學貓畫虎,築堤斷河,做什麽‘錮金’,又鑿木藏銀,江口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