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古塔之王 第二章 雲中塔影(第2/3頁)

  整日的激戰過後,靈州城各門緊閉,張小辮兒摸著黑來到城門前,見城下的死屍是一層壓著一層,中槍帶箭的、缺胳膊沒腦袋的、肚破腸流的……怎麽死的都有,連壕溝裏也全給填滿了,野豬、野鼠們爭相而食。不免看得他觸目驚心,急忙把一支響箭射到半空,讓城頭的人放下竹筐來接應。

  那孫大麻子在城頭上苦等了一天一夜,其余的公差早逃散了,但即便是同太平軍打到最激烈的時候,他也始終留在城墻上,唯恐錯過了張小辮兒的信號,眼看天都大黑了,還以為張小辮兒必是死於亂軍之中了,正想找個由頭出城去尋他屍體,卻在這時聽到響箭破風,趕緊放下竹筐把張小辮兒接了上來。世人的交情大多是“利”字當頭,黃金不多交不深,不圖利的也多半只是口頭交情、酒肉朋友,但他二人是一同逃難出來的生死患難之交,自非尋常可比,此時見對方臉上全是血汙,卻幸好都還活著,各自欣喜不已。

  張小辮兒同孫大麻子稍稍整頓衣衫,便一同前去拜見巡撫馬大人。粵寇大軍潰退後,在幾十裏外收攏兵甲,此時仍然緊緊圍困著靈州城。馬大人也沒敢歇著,一直忙著清點傷亡,以及向各處部署調遣兵勇,聽聞張小辮兒從荒葬嶺回來了,未知此去成敗如何,急忙傳他們進來。

  張小辮兒施過了禮,把背上的包袱解開,讓眾人觀看那顆狗頭,並把來龍去脈簡要說了一遍。他知道憑自己的口舌瞞不過馬大人,不敢信口雌黃,此去的經過多是如實說了,唯獨沒提及林中老鬼只言片語。

  其實堂上聚集著許多官吏,大夥在碎剮潘和尚的刑場上都是親眼見過荒葬嶺神獒是何等兇惡,想不到竟會被張小辮兒這小子獨自擒殺,不免全都咂舌不下,誰也不敢相信這事會是真的。

  只有馬大人顯得喜出望外,他撫掌稱快,贊嘆相貓之術果然不是等閑的手段,竟能驅使貓子盜燈偷油,迷倒了神獒,這教逢強智取,真是匪夷所思。至此更是對張小辮兒另眼相看,他又告訴眾人以前有個比喻,說是居住在海裏的老鰲見了海天廣闊,就欺負井底之蛙最多只見過巴掌大的天,它卻不知道佛祖駕前的金翅大鵬鳥,只在一展翅之間,便能夠飛到了天涯盡頭。所以才說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海水難以鬥量,凡人不可貌相,須知韓侯、蒙正這些古代的大人物,早先也有困頓不遇的時節,休要將肉眼俗眉來看待英雄蹤跡。

  眾官吏趕緊連連稱是,這張牌頭深藏不露,果然是有些真本事,又都借機稱贊馬大人是慧眼識英雄,能夠廣辨天下奇人異士,選拔人才更是不拘一格,吾輩望塵莫及。今天先是大破粵寇,又為靈州城除去了一樁大害,實是可喜可賀,聖上聞知必然重用,看來馬大人榮升之期指日可待了。

  馬大人當下嘉勉了張小辮兒一番,賞了許多錢物,讓他暫且去好好歇息。張小辮兒終於在人前顯了些手段,雖還算不上揚眉吐氣,仍不免暗自得意,只道自己是困龍遇水,離大請大受的發跡光景已不遠了。張三爺生來就不是凡夫俗子,不搏他一番遠鄉異域盡皆知聞的不朽名聲,就太對不起咱身上這點兒本事了。古人說:鳳棲於梧,龍躍於淵,物有所歸,人各有命。豈是做白日夢的妄想?

  張小辮兒志得意滿,領受了賞銀,同孫大麻子回到宿處,吃足了酒肉,也不管天南地北了,倒頭便睡,接連做了一夜升官發財的美夢。他正睡得如同身在雲端,夢中只覺天高地廣、無拘無礙,卻忽然被兩個做公的從床上硬生生揪了起來,說是馬大人要他火速前去聽令。

  原來靈州城裏出了一件奇事。頭天傍晚粵寇在城外炸塌了地道,雖然沒有損壞城墻,但南城邊上的一片房舍被震塌了幾處,清理廢墟的時候,扒開碎石亂瓦,見地下被震開一條大縫,不斷往外噴湧了許多白茫茫的雲霧。初時也未見怎樣,可隨著白霧越來越濃,那雲氣凝聚變幻,久久不散,逐漸形成了一座古塔的影子。雖然只是輪廓,但一十六層的八角玲瓏寶頂,每一層都真切異常,甚至連椽檐崩毀剝落之處,也清晰可辨。

  白霧幻化成的古塔高上青天,大逾常制,從地底緩緩升起,一動不動地浮在半空,此時紅日高懸,浮雲凈掃,四周碧空無際,如鏡如洗,唯有那團形如高塔的雲霧聚而不散,顯得奇詭難言。城中縱有見多識廣之輩,也不知何以有此異象。

  連城外的太平軍也全都看得目瞪口呆,人人遙相觀望,個個心下駭異,還以為是城裏的清妖使出了什麽邪法,只得暫時罷了攻城的念頭。靈州城裏也是一時間人心惶惶,謠言四起,有的說是震開了什麽妖洞、鬼府,有的說那是地底怪蟒吐霧。眾說紛紜之下卻誰也不敢下去探明真相,還有人給巡撫馬大人出謀獻策,說這雲中塔影來得古怪,不知到底主何吉兇,料其根源必在地下,咱們府衙裏做公的有“三班四快”,其中頂數張牌頭藝高人膽大,出了眾的眼明手快,而且更是懷有異術在身,養兵千日,用在一時,何不就此遣他下去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