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唇印(第2/3頁)

第二是這個學校曾經有一個女學生,鋼琴彈得不算好,卻很好學,但是之後因為生病而輟學,音訊不明。巧合的是,這個離職的趙老師恰好就是這個女學生的指導老師。

幾位老教師離開辦公室以後,我告訴處長,明天讓他陪著我一起去找這兩個人。第二天一大早我到了學校,就開始配合處長查閱10多年前的學生入學資料等,找到了這個女生當時登記的家庭地址信息。

從入學相片上看,就是個長相清秀的普通女生,也許是年齡的關系,看到這種青春的面容心裏還是一絲向往。我和處長開始動身去找那個當時的女學生,可也許是這些年搬家之類的變故,已經找不到現在住在哪了,無奈之下我甚至動用了在戶籍辦的朋友,但是結果查詢,卻是已經因死亡注銷了戶口。

處長覺得可能這個線索就此斷了,而我卻覺得這才恰恰是真正有說服力的線索,總算有一個合理的情況,讓整個事件與亡魂有了關聯。既然這條路走不通,就必須嘗試著聯系那位當時離職的老師了。他倒算是容易打聽,趕到北碚的時候,差不多已經接近晚上了。

看了老師的排課表,我們直接在一間鋼琴教室裏看到了他。這是一個年近花甲的老教師,瘦瘦高高的,戴眼鏡,留著小胡子。除了那一頭白了一半的頭發,其他看起來都還挺年輕。由於他正在給學生上鋼琴課,我們也就沒有好意思打攪他。

等到差不多8點半下課後,我們才走到他的跟前去。處長表明身份後,趙老師對以前呆過的學校的老師還是很友善的。直到他聽完我們的敘述,從他的表情來看,他是知道我們來找他,是因為那個女學生。

交代了事情的嚴重性後,趙老師總算是放下了心防,將我們帶到了校園裏一顆黃桷樹下,把這個事情完整的告訴了我們。女學生是個很有天分學鋼琴的人,學校也非常重視對她的培養,可她基本功比起其他學生來講,卻是相對比較弱的。

常常彈錯鍵,有時候會引來一些冷嘲熱諷,她選擇了默默承受,她大概是覺得自己既然比別人底子差,那麽就一定要多多勤加練習才是。所以她也比其他學生更加刻苦,而當時的趙老師,也就30多歲,未婚,長得好不好看我到是不知道,但就那個歲數,又彈得一手好琴的鋼琴老師,想必是在女學生群裏收到了不小的追捧和歡迎,趙老師總是在想辦法安慰和鼓勵這個低調刻苦又有些自卑的女學生,然而久而久之,倆人漸漸就產生了一些超越師生情誼的感情。

在那個年代,這種觀念必然就成了大逆不道,咱們中國人的道德觀,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生之間出現感情,那麽是一定會遭受唾罵和鄙視的,可是他們倆最終沒有屈服在道德觀的捆綁下,在感情的沖動下,確立了戀愛關系。

在我們身邊總有這麽一種人,看不得別人過得好,或者說,赤裸裸的嫉妒。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墻,最終被其他人匿名舉報,學校得知此事後,甚至說趙老師是敗類,衣冠禽獸女學生眼看著自己的愛人承受如此巨大的壓力,她主動提出了分手,分手後不久,便借病輟學。

趙老師也因為受不了別人鄙夷的眼神,選擇了離職。女學生常年在家郁郁寡歡,想念又無法相見,相見也無非是繼續折磨自己。於是常常懲罰折磨自己,情緒像是一只追著咬自己尾巴的狗,明明咬不到卻偏偏不願放棄,於是原地打轉,越轉越累,越轉越煩。

最終抑郁成疾,在不滿26歲就去世了。趙老師在得知她去世的消息後,曾去吊唁,卻被女學生的家人趕了出來,終生不肯原諒他。也許是天性的關系,趙老師似乎開始感嘆人生無常,於是離開重慶,在許多城市住一段時間,又換一個城市,用他自己的方式消磨人生,感悟人生。

直到前幾年才回來,在大學裏教書。聽完趙老師的話,我心裏有點亂。師生戀這種話題,向來都是一個另類,但是愛情是沒有罪的,既然無罪,又為何要遭到如此大的壓力和反對,與其說是女孩子自己逼死了自己,倒不如說是我們根深蒂固的道德觀,不管這樣的道德觀是千金不換還是廉價的,也不能成為奪走一條生命的理由。

我並非是贊成師生戀,我也覺得不妥,而所謂不妥,也僅僅是覺得尷尬,而非永不翻身。

女學生的相思成疾,說明了她的情義,趙老師終身不娶,表明了他的愧疚,我敢說他至今也無法過自己這一關,因為哪怕他自己原諒了自己,女學生的家人還是會把這姓趙的和殺人兇手聯系在一起,而他們原本應該美好的愛情故事甚至不能成為酒肉之徒的下飯菜,人言可畏自不必說,可悲的是要自己將自己最真實的模樣從此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