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棄扇(第2/3頁)

啞巴說,這個湖,原本並不叫撫仙湖,而是叫做“羅伽湖”,古滇王國早年興盛的時候,這個地方甚至沒有名字,大家都稱之為“大池”。意思是很大的池塘。古滇國的獨有文明在一時間得以興盛,西漢的時候就沒落了,說是沒落,卻也沒有消失殆盡,而是被大範圍的漢化了。屬於本民族的東西就逐漸失去了而已。而到了唐宋時期,則將撫仙湖稱之為羅伽湖,那是因為當時的政府設立了羅伽部,而當時的羅伽部,隸屬於大理國,而大理國雖然皇室成員大多為如今的白族,但在其統轄範圍內,也包括了不少古滇族的遺民和被分化出來的彝族先民。所謂的羅伽部,看似指的一個地區,實則是在指這些由各民族混居的地帶,是一個統稱。而古滇族算是比較固執的一族,幾千年來,我們一直沒有因為戰亂而離開家園,而是選擇了在這裏世代繁衍,是因為我們相信我們的族人只有在故土上,才能夠得以昌盛。

啞巴歇了歇說,而我之所以要把扇子拆分,選了六個不同的位置丟到湖裏,有三個原因,其一自然是了了那師傅的遺願,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避免扇子落入歹人的手上。其二,是在告慰先人的在天之靈。其三,因為我本身是古滇族的人,把扇子沉在湖底,也算是認祖歸宗了。

他這麽一說,我就糊塗了。我在想把扇子沉在湖底,怎麽就告慰先人了,怎麽就認祖歸宗了。師姐跟我想的是一樣的,於是她就把這個問題給問了出來。啞巴笑了笑說,你們都知道這把扇子是我的師祖鑄造的吧?我們都點頭。他又說,造這把扇子的傳說,想必你們也都知道了。師傅說是,早年那師傅曾告訴他,打造這把扇子,是吳三桂為了抵抗永歷皇帝調動陰兵回來復仇。啞巴搖搖頭,師祖當年這麽跟吳三桂說,是為了讓他心裏要永世內疚。而事實上當初回來大鬧吳三桂府上的那些鬼魂,並不是所謂的陰兵,而是被永樂皇帝的皇帝令牌召集而來的古滇族先民的亡魂。

啞巴接著說,古滇國,自打滅國以來,就一直屬於漢人管轄,所以漢人的皇帝是能夠調動的,當然這一切也都是傳說,幾百年的事情,誰又能分得清真偽呢。師傅不解的問啞巴,古滇國的先民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全部消亡了,怎麽可能還有亡魂呢?這確實是大實話,我跟著師傅這麽長時間,我也問過師傅,曾經遇到過的最久遠的鬼魂有多少年了,師傅卻說都沒能超過200年。啞巴笑著對師傅說,請問武師傅,這世間可有一種法子,能夠讓亡魂得以千萬年的禁錮?師傅想了想說,有,水就能禁錮亡魂,使之不得超度。啞巴點頭說,這就對了,如果我所料不錯的話,當初我師祖打掉的那些鬼怪,就是在水裏禁錮了幾千年的亡魂,古滇族先民的亡魂。

師傅先是很驚訝,接著突然好像想明白了一樣。他問啞巴說,你指的是,十年前的那場傳聞吧?啞巴點點頭。我趕緊問師傅,是什麽傳聞,師傅說,這麽說吧,啞巴說的那些古滇族先民的亡魂,如果我猜的和他說的一致的話,那應當是來自撫仙湖湖底,對嗎?

師傅說完就看著啞巴。啞巴沉默了一會,然後嘆氣說,武師傅啊武師傅,難怪那師傅和你成為至交,你的學識和思維,確實不是一般人所能及。師傅拱手,一副謙遜的模樣,其實我知道,他心裏得意的很。師傅轉頭對我說,十年前在昆明和玉溪一帶,有個傳聞,恰逢那一年大旱枯水,撫仙湖原本是雲南境內最深的湖泊,水位也下降了不少。而後有些湖心居住的孩子遊泳的時候,在湖邊上發現了幾具屍體,說是屍體其實就已經是白骨了,經過水的浸泡,骨頭已經不是鈣質的,無法浮上水面,而是被浪花給沖到了岸邊,奇怪的是,這些屍體身上還殘留了部分衣物,衣物卻意外的沒有被腐蝕。當局派遣專家了解查勘以後,得到一個結論是,這些屍體,年代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秦朝時期,因為秦朝時候老百姓的裝束已經以布料為主,而這些屍體上的衣物,卻是類似現在的脫纖麻一類的,所以抗腐性好,而且從服飾上來看,屬於少數民族。

師傅接著說,後來當局組織了大量的水下調查,發現湖底有數以千計的死屍,全都出自那個年代,而奇怪的是,這些死屍並非好像那些尋常溺亡的人一樣,會浮到水面,或是掩埋在湖底的泥沙石縫裏,而清一色的是腳陷在泥裏,身體卻因為水壓的關系而直立起來,就好像是有人在水底站立行走一樣。

說實話,長這麽大,雖然沒多少文化,但是也覺得這件事聽起來太過匪夷所思。先不說這些死屍是怎麽站立起來的,單單是為什麽這湖底下有那麽多死人,就算每年都淹死不少人,也絕不至於清一色的都變成這樣才對。師傅說,很快當局就封鎖了消息,於是這件事就被最早期得知的人們,一傳十十傳百,最終變得神乎奇乎,更像是一段傳聞了。直到後來另一個傳聞出來,才佐證了前面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