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九尾狐的詛咒(第4/13頁)

這艘遊輪前圓後方,中間為拱,船身下窄上寬,船艙分為三層,每層都在中間位置塗上了紅色的火焰狀印痕。

這分明是“陰墓鎮屍”的格局。

據說最早的墓室並不僅僅葬人,而是為了封住一種奇怪的東西。我也是知道個大概,了解的不是很詳細,但是 “陰墓鎮屍”我倒是多少了解一些。

這種墓葬格局傳於《易》,是為了封住山間成妖的百畜而成。自古以來,動物在山間修煉成精化為人形,遁入人間,在市井開些門面,靠著來往的人氣掩住妖氣,躲過“渡劫”。不過天譴難逃,所以人口眾多的古城經常會出現“老店小鋪夜半莫名失火,留下幾具燒焦的屍體”這種事情。

善於望氣的術士,會尋到這些渡劫未成的妖物,用“陰墓鎮屍”把妖物封於穴中,與死者同葬,用氣守穴,積子孫後代來世福報。相傳土夫子(盜墓賊)若是遇到這種造型的墓穴,會立刻宰掉一只通體黑毛的公雞,把雞血塗抹在墓門上,再點九柱香,三叩六拜,生怕觸動了妖氣。

北魏時代,孝文帝拓跋宏定都洛陽,暗中建立了一支神秘的軍隊,在北方各地尋找大墓,盜得陪葬品充資國庫軍需。軍隊在河南挖開一座漢代楊氏古墓,破開兩道石門進入主墓室,靈柩中背坐著兩個裸體男女。男女轉過頭,俊秀的臉上居然長著尖尖的狐狸嘴,發出“吱吱”的叫聲。

軍隊首領到底見過大風大浪,立刻下令封住墓門,在壁上鑿洞,用桃木、艾草燃煙注入。墓室內的男子突然說起了人話,說女子腹中已有胎兒,放過他們必有厚報,否則會遭橫禍。首領不為所動,足足熏了三天三夜,墓內男女叫聲異常淒厲,最終沒了聲息。

為防止軍內混亂,首領下了禁口令,但凡有泄露者,格殺勿論。

可是,更可怕的事情出現了,軍隊裏突然染了瘟疫,得病的士兵手腳長出青紫色屍斑,不出三天潰爛而死。首領急忙上報朝廷,沒幾天來了一個道士裝束的人,了解事情原委之後帶著士兵砸開墓的石門,等到墓室裏封閉的煙氣散盡,兩只成年人大小的狐狸蜷縮著,其中一只腹部微微隆起,早就死了。

道士大叫一聲“成了”,用石刀豁開母狐屍的肚子,“哇”的一聲啼哭,居然捧出一個血淋淋的女嬰!

道士脫下道袍,把女嬰包裹好,對目瞪口呆的士兵說道:“這兩只狐狸燒成灰,屍灰倒入米酒缸,決明子、黃精、花乳石磨粉,從缸裏舀米酒服用,瘟疫自可化解。今天的事情誰敢說出去,必受爛舌之災。”

遇到如此詭異的事情,士兵們自然不敢多言,沒出幾天,瘟疫消散。道士在首領帳篷裏道別時,說女嬰生來為了應劫,父母家室被毀,前半生必毀一國而助楊氏成國,後半生卻要承萬人前指後責。破墓穴的士兵姓李,連破兩道墓門,將來楊氏之國必傳兩代被李姓所滅,李氏之國又必會因女人而由盛及衰。讓他遇上,實屬天意不可違。為了應劫,他不會再回朝廷,帶著女嬰去深山撫養。臨走前囑托首領一定保密,奏章寫“他治療時身染瘟疫而死”。

誰曾想首領是個對北魏皇帝忠心耿耿之人,道士走後立刻將事情原原本本報給朝廷。

拓跋宏看了奏章又驚又怒,為保國器,下令全國搜捕道士,格殺勿論。可是天下之大,找一個人談何容易,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自此,拓跋宏舉國“排道教,尊佛教”,這也是北魏佛教盛行的由來。

這支盜墓軍,卻在首領密報朝廷之後,全體爛舌,成了歷史上著名的“啞巴軍”。

那個女嬰,後來成了北齊最淫亂的胡太後,前半生為北齊艷後,亡國後卻自甘到青樓裏做了妓女,死於隋朝初年。

隋朝的開國皇帝,姓楊,名堅,僅傳兩代便被李淵滅國,建立了尊崇道教的唐朝。據傳,李淵的祖輩極為神秘,北魏末年遷居至陜西,家財富可敵國,卻終生一言不發。

“月餅,或許是碰巧呢。”我想不通一艘印度洋上的韓國遊輪怎麽可能布置“陰墓鎮屍”。

“周武王滅商朝,紂王的叔父箕子帶領五千商朝遺民東遷至朝鮮半島,帶去了商朝的文化和禮儀,聯合當地土著居民建立了‘箕子侯國’,這就是最早的朝鮮,至今韓國國旗還保留著中國的八卦。”說到這裏,月餅忽然盯著遊輪第二層中間偏左的船艙,下意識的摸著鼻子。

“陰墓鎮屍”的格局布置類似於把“品”字向左旋轉90°,最左邊的墓室是主墓,月餅所看的正是那個位置。

“或許布置了類似去日本那艘遊輪保平安的‘一目鬼鎮’?”

“但願如此,回去休息吧。”月餅疲憊的揉著太陽穴,“經歷的事情太多,實在是太敏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