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第二百三十七章

山海關古稱榆關,也作渝關,又名臨閭關,明洪武十四年(1382年),中山王徐達修永平、界嶺長城,在此創建關口,因其北倚燕山,南連渤海,故得名山海關。

山海關整個城池與長城相連,以城為關,高14米,厚7米,素有“天下第一關”之稱。箭樓高高聳立於長城之上,雄視四野,霸氣鎮關東,登樓遠眺,關外無垠的茫茫原野盡收眼底,北望長城,南觀滄海,自古即為塞北軍事重鎮,當年吳三桂即鎮守此地。

城樓上那“天下第一關”楷書匾額,長五米余,高一米五,為明代進士,大書法家蕭顯所書,筆力蒼勁渾厚,與城樓渾然一體,相傳,那“下”的一點,不是一起寫上去的,而是蕭顯將蘸滿墨汁的筆拋向空中點上去的。

此刻,夕陽西下,邊關盡染一層血色,風過歇山,悲涼似號角,如聞當年金戈鐵馬。

箭樓上,站著兩個男人,寒風拂襟,一動不動的凝視著關外重重暮色……

“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痛哭六軍俱縞素,沖冠一怒為紅顏……”負手而立的中年人,雙眉緊鎖,感慨的吟道。

“若非壯士全師勝,英雄無奈是多情……”身後的青年男子接著說道。

這幾句詩來自清初大詩人吳梅村的《圓圓曲》,講述了吳三桂為名妓陳圓圓沖冠一怒引清兵入關的那段久遠的歷史。

中年男人身著一身深灰色的中山裝,國字臉半青面,目光犀利,不怒自威。他點了點頭,說道:“嗯,當年吳三桂就是站在這座箭樓之上,揮手引多爾袞鐵騎入關,這才導致一個延續了276年的明朝的滅亡,崇禎帝吊死煤山,中國又經歷了一次改朝換代。”

“首長……”那年輕人說。

“建國,你叫我什麽?”中年人輕嗔道。

“是,嶽父。”青年人恭敬道,他穿著一身嶄新的草綠色軍服,只是並無領章帽徽,皮白俊朗,氣宇軒昂,但仍未脫書生之氣,此人正是黃建國。

“你想說什麽?”中年人溫和的說道。

黃建國誠懇的問道:“嶽父,您說要引薦一個人見我,現在天色已晚,那個人……”

中年人微微一笑,道:“他不是已經來了。”

城門樓梯石階上傳來了輕微的腳步聲,一個打扮妖艷的,五十多歲的女人以極快的速度走近前來,此人正是筱艷芳。

“我來介紹一下,這是筱艷芳,他其實是個男人,我國著名的京劇花旦,”中年人微微一笑,再道,“筱艷芳,這就是我的女婿黃建國,從今以後,你就歸建國直接領導吧。”

“是,首長。”筱艷芳小心翼翼的回答道,並向黃建國伸出手去。

黃建國探出手掌,輕輕一觸,心道,此人像個人妖。

“筱艷芳,你先談談關東之行的情況吧。”中年人表情威嚴了起來。

“是,情況是這樣的,我根據首長指示,連夜趕往關東黃龍府,力圖找到那個江西來的小夥子朱寒生……”筱艷芳匯報道。

“朱寒生?”黃建國吃了一驚。

中年人微笑不語。

“對,他叫朱寒生,懂得醫術,大概是個鄉村赤腳醫生吧。與朱寒生一起的那個人是青田劉今墨,武功了得,不過他目前已經成了個植物人,不足為慮,最難對付的就是那個白素貞老太婆了,原來她就是解放前在嶺南赫赫有名的‘客家聖母’,武功深不可測,所以我暗中監視著,沒有貿然出手。”筱艷芳說道。

黃建國越發驚訝了,怎麽明月的師父也來了北方?

“事情出現了轉機,客家聖母竟然將自己畢生的功力轉給了朱寒生,我夜探遼寧的一家大車店,約了寒生出來,一試之下,果真如此,筱艷芳本想將他秘密抓捕的,但恐已不是敵手,又怕打草驚蛇,所以先趕回來向首長匯報,聽候進一步的指示。”筱艷芳說道。

“嗯,”中年人沉思著,然後說道,“那個年輕的女孩兒呢?”

筱艷芳一愣,隨即醒悟過來,說道:“那女孩兒的名字叫明月,天生麗質,是老太婆的徒弟,武功很是平平,目前老太婆傳功後極度衰弱,她一路上在照顧著白素貞的身體。”

黃建國實在是憋不住了,插嘴道:“嶽父,那個朱寒生是婺源南山村的寒生嗎?”但他沒有傻到在嶽父面前提到自己認識明月。

“正是,這個朱寒生倒是蠻有意思的,好像一直是奇遇不斷,起先使用了神奇的醫術,竟然治好了老頭子的‘人體運動神經元萎縮症’,還抽空跑到香港去大鬧了一番,攪得英帝國主義殖民者雞犬不寧,這回又和丹巴喇嘛勾結上了,有時間,我倒想會一會這個年輕人呢。”中年人微笑著點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