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叢林守護者(第3/18頁)

此次前行,必然兇險。

管他呢!虱子多了不怕肉疼。

出發!

 

古城到貴州兩千多裏地,我和月餅輪著開車,一路走走停停,把這輩子的高速、國道、山路都跑完了,結果是“道路越跑越多,腸子越顛越短”。

到了荔波已經是第四天下午,我們在景區停車點駐了車,我端著方便面瞅著車外一群群古銅色皮膚的丫頭,想想古城已經天寒地凍,不由感慨:“正所謂,你在南方的燕陽裏短袖蠻腰,我在北方的寒夜裏熱炕棉襖。”

“吃完了趕緊睡覺,養足精神,天黑上山。”月餅檢查著裝備,丟給我一部呼叫機,“如果手機沒信號,用這個聯絡。”

我指著山端的信號塔:“月公公,你丫信不過中國通訊商是不?”

“你信得過?”月餅往包裏又塞了幾瓶“老幹媽”,“驢友團發完帖子再沒更新,估計是信號問題。”

月餅說到這個,我來了精神:“前幾年有個騙子為了當網紅,發帖聲稱拍到華南虎,還有照片,著實紅了一把,後來鑒定是PS圖,整了個大烏龍。現在網絡對這種帖子審核很嚴格,沒有被官方證實的事情,一般都會迅速屏蔽回帖,或者直接刪除帖子。更何況是‘金絲楠木’,那可是好幾噸黃金啊。”

“小心點總沒壞處。”月餅往床上一躺倒頭就睡,“我睡了,8點喊我。”

最後這十多個小時車程是月餅開的,我這會兒倒是不困,刷了幾條微博覺得無聊,打開筆記本記錄著月餅路上講述的關於“金絲楠木”的傳說——

金絲楠木,原稱“楨楠”,又稱“帝王之木”,是中國特有的珍貴木材,生長周期極為緩慢,樹體在陽光中金光閃閃,金絲浮現,透著淡雅幽香,自古以來就是宮殿、寺廟專用名貴木材。

之所以有“帝王之木”的說法,最主要的原因是此木生性孤傲,不僅不招蟲子,更不會被蔓藤攀附,獨立於密林中,暗合皇帝九五之尊的意喻。

楠木千年成材,砍伐卻是幾個時辰的工夫,長得自然不如砍得快。自明朝以來,宮殿、寺院對楠木的需求更大,尤其是“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更是專門建立了“木人軍”尋好木砍伐,自此金絲楠木幾乎絕跡。

奇貨可居,反倒引來無數人深山尋木,一旦找到進獻朝廷,封官進爵,享盡榮華富貴。各地官員更是不問政事,驅役百姓尋木,逾期交不上木頭的百姓,則以白銀抵充,家窮者男充軍女入官妓院。

陜西漢中張啟元世代木匠,精通“望山尋木”之術。老話說“天上的彩雲配俊鳥,地上的瘸驢拉破車”。顧名思義,但凡名木,必生名山,總不能指望一座荒山包子長出參天奇樹吧?

張啟元心裏盤算著明朝之前的歷朝歷代,均崛起於西部、北部,天下王氣耗得七七八八,唯有西部、南部或許可以找到藏納王氣的名山,由此尋到帝王之木。如果真得找到,當個地方官,也算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兒。

打定主意,張啟元遠赴西南遍尋名山,終於在四川大涼山發現了一株千年金絲楠木。更神奇的是,樹皮紋理居然形成一幅天然圖畫,一只巨大的豬首龍身神獸尾部釘入柱底,圍著柱子盤旋而上,距龍嘴兩尺處有個巨大的“忠”字,兩旁分別懸著一女子一太陽。

張啟元大喜過望,標記地圖,取麻布拓下圖畫,歸鄉送至官府。官員見此奇木圖,送至京城,獻給九千歲魏忠賢。

魏忠賢看了此圖,勃然大怒,將獻圖官員淩遲處死,暗中派東廠去陜西,把張啟元居住的村莊殺了個雞犬不留,在張家床鋪暗格搜到地圖,秘密回京。

可憐張啟元官沒當上,拖累著全村一同送了命。

官員攜圖入京之後,張啟元按耐不住欣喜,請鄰村老秀才觀摩。老秀才見圖大驚:“這是犯了殺頭大罪的天諭啊!”

圖中神獸為“豬龍”,為安祿山化身。宋朝樂史《楊太真外傳》卷下記載:“當與夜燕(宴),祿山醉臥,化為一豬而龍首。左右遂告帝(唐玄宗)。帝曰:‘此豬龍,無能為。’終不殺,卒亂中國。”

此圖既有豬龍,釘於木柱,兩個太陽,一個“忠”字。明熹宗朱由校名中有木有豬,既隱合了“朱姓真龍亡於木”,又暗示朝廷有人如安祿山倫亂後宮,權勢奪日,而此人名中必帶一個“忠”字,除了魏忠賢還會有誰?

張啟元大驚,自知逃不出東廠的搜捕,把奇木地圖塞於孩子繈褓送至遠房親戚,畫了假圖和妻子在家中等死,以此保得孩子性命。

 

魏忠賢得到假地圖,自以為順應天命,稱帝之日可待,派人入川搜尋此木制作龍椅,卻一無所獲。明白這是假圖,於是加派人馬在四川尋找奇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