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之變”的陰謀

這是一個不值得同情的故事。如果你足夠膚淺,也會這樣認為。

這個故事中,幾乎囊括了一切類型電影的關鍵詞:陰謀、驚悚、懸疑、宮廷、格鬥、刺殺、皇帝、官宦、宰相、陷阱、逆襲、悲劇、偶然、意外、周密的籌劃和豬一樣的隊友……所以說歷史本身無須虛構就比小說精彩。

講這個故事前,先看一個對話。

開成四年(公元839年)的一天,唐文宗李昂一個人在後宮愣神,“瞠目獨語,左右莫敢進問”,隨後題詩一首:“輦路生春草,上林花滿枝。憑高何限意,無復侍臣知。”這位皇帝在觀賞牡丹時,又吟《牡丹賦》:“俯者如愁,仰者如語,合者如咽。”吟罷才想起這是前宰相舒元輿的作品,“不覺嘆息良久,泣下沾臆”。這一年冬天,文宗欲在延英殿召見宰相,但被宦官拒絕。他輾轉至思政殿,問:“今日哪位大臣在翰林院值班?”

宦官:“中書舍人周墀。”

文宗:“那我可以見見他嗎?”

這一次被宦官允許。

周墀來到後,君臣進行了一次歷史上著名的對話。

文宗:“你說我像以前朝代的哪位皇帝?”

周墀:“唐堯虞舜,殷湯夏禹。”

文宗:“你說的這些我不敢比。你覺得我比周赧王、漢獻帝如何?”

周墀震恐,拜倒在地:“赧、獻乃亡國之君,如何與陛下比?!”

文宗苦笑:“我比不上他們。周赧王、漢獻帝,受制於強大的諸侯,而我卻受制於家奴。”說罷,淚落衣襟。

這個橋段,很多人耳熟能詳。

講文宗皇帝的故事,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唐朝的分期。

初唐、盛唐、中唐、晚唐,這是人們熟悉的概念,但這只是唐詩視角下的說法,比如認為盛唐結束於代宗大歷五年(公元770年),看起來叫人莫名其妙,仔細端詳會發現:杜甫死於這一年。所以,這種時間分期不能用於社會角度下的唐朝。

社會視角下的唐朝,以盛、中、晚、殘四階段劃分更準確:

從唐朝建立到玄宗時代,盛大開放,氣象瑰麗,為盛唐時代。盛唐和中唐的分界線,就是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的“安史之亂”,這當然沒有疑問。但中唐和晚唐的分界線在哪兒?歷來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唐憲宗元和中興結束後,就直接進入晚唐了;有人認為,唐穆宗長慶時代仍屬中唐,之後才是晚唐;還有人認為,真正意義上的晚唐,是從完全不可救藥的唐懿宗鹹通時代開始的。這些都不太準確。真正的分界線是本故事所講的“甘露之變”(晚唐和殘唐的分界線,則以僖宗即位、黃巢暴動為標志)。

唐文宗一共使用了兩個年號,前九年用的是“大和”,後五年用的是“開成”。“甘露之變”爆發於大和九年(公元835年)冬十一月二十一日。在這一天,皇帝與宰相密謀,欲在深宮裏誅殺專權的宦官,但事變在瞬間被逆襲而失敗,結果導致皇帝被幽禁,四名宰相被腰斬,長安城中大肆搜殺,死難士民超過千人,成為唐朝第一痛史,對朝廷的政治格局和大臣的心靈走向起到了巨大的影響。

“甘露之變”是宰相、大臣協助皇帝鏟除專權宦官的行動。那麽就得說說唐朝宦官專政的情況。

這個情況並非從我們熟悉的高力士開始。力士談不上專權,頂多為玄宗所寵信。而且,力士至死都忠心於玄宗。唐時宦官之惡,是從李輔國開始的。此人抓住一個機會,在“安史之亂”中擁立唐肅宗,使玄宗被迫成為太上皇。而肅宗又是個非常無能的人。所以,大權盡落在李輔國之手。後來,此人涉嫌謀殺了作為太上皇的玄宗,還在宮廷格鬥中處決了肅宗的老婆張皇後,當時正在病中的肅宗因此驚嚇而死。可以說,從一開始,專權的唐朝宦官就玩得比較狠。

但肅宗之後即位的代宗對付宦官是很有手腕的:先派刺客刺殺了李輔國,又誘殺了此後專權的魚朝恩,並且流放了另一名著名宦官程元振。一個皇帝解決了三大宦官,這一記錄可謂唐朝之最。但仔細深究也好理解,因為這時宦官還沒掌握禁軍。但隨後的德宗時代就不同了。

德宗一度想削平藩鎮,但最終失敗,其間引發“涇原兵變”:平叛的甘肅涇原士兵路過長安,因不滿待遇而嘩變,德宗出逃時,身邊大臣沒幾個,倒是一群宦官保護了他。返回長安後,切身經歷讓他作出一個並非明智的決定:禁軍主力神策軍的兩名司令官即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直接由宦官擔任。

這是個可怕的開始。

換個說法就是,宦官擔任了皇城警備軍司令。這就不好辦了。從此之後,直到唐末宰相崔胤引軍閥朱溫大殺宦官前,唐廷一直在閹人可怖的陰影下運作,他們牢牢地控制著皇帝的生死和皇位繼承的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