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刺客!

唐憲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初三的淩晨,段成式的外公、大唐宰相武元衡被睡夢中的烏鴉的聒噪吵醒。

這裏是長安。今天,武元衡要上早朝。

與此同時,身在成都的美女詩人薛濤做了個夢:在夢中,她望到遙遠的長安郊外曲江畔的梨花,一夜落盡成秋苑。在一片雪色中,武元衡慢悠悠地向她走來,並吟誦著那首《贈送》:“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妝入夢來。若到越溪逢越女,紅蓮池裏白蓮開。”這首詩是當年寫給薛濤的。開始時,武元衡渾身是白色的,走著走著,漸漸變成了暗紅色。

當時,薛濤與很多著名詩人關系曖昧,包括元稹、張籍、王建,甚至還有劉禹錫和杜牧。走得最近的,被認為是甚為風流的元稹,以致後來很多人覺得,薛濤發明“薛濤箋”,初衷是為向元稹表達情念之思(史上載:“元和中,元稹使蜀,薛濤造箋以寄”)。可這未必是最後的真相。元稹也許是跟薛濤走得最近的人,但未必是真正征服她靈與肉的那一位。

接著說六月初三淩晨發生的事:

此時天還沒亮,一隊侍衛打著燈籠,簇擁著宰相武元衡出了府邸。

武元衡的府邸在靖安坊。長安城的規劃是,以中央的朱雀大街(寬150米,長5000多米,長安人稱其為天街)為中軸線,分東、西兩大部分。東部歸屬萬年縣管轄,西部歸長安縣管轄。靖安坊社區坐落在東城,武家靠近靖安坊東門,每次上朝,出東門,往北走,一直下去,就是大明宮。

武元衡帶著侍衛,出靖安坊東門時,突然想到薛濤的一首詩的最後兩句:“誰言千裏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兩名侍衛提的燈籠突然被飛箭射滅。武元衡騎在馬上,前面有名導騎牽著馬。在燈籠被射滅的瞬間,導騎大喊:“不好,有刺客!”

隨即臂膀中箭。

與此同時,旁邊的幾名侍衛也倒在地上。

飛箭是從大街兩邊茂盛的樹冠中射出的。當武元衡反應過來時,十余名提劍的刺客已從樹上躍下,從兩面包抄直撲過來!

顯然,刺客都是百裏挑一的高手,尤其是輕功了得。

說到輕功,這裏插一段。《酉陽雜俎》曾道:“或言刺客,飛天夜叉術也。韓晉公在浙西,瓦官寺因商人無遮齋,眾中有一年少請弄閣,乃投蓋而上,單練镼履膜皮,猿掛鳥跂,捷若神鬼。復建罌水於結脊下,先溜至檐,空一足,欹身承其溜焉。睹者無不毛戴。”說的是晉國公韓滉鎮守浙西時,在瓦官寺舉行過一次無遮會。所謂無遮會,即貴富貧賤無所區分的法會。這類法會往往由商人發起組織,在寺院裏舉行,其中穿插很多娛樂節目,但主要目的是商品交易,為現在廟會的前身。當時,在現場,有一少年表演輕功:飛檐走壁於樓閣間,一如猿鳥敏捷;又曾表演倒掛金鉤的技巧,也稱珍珠倒卷簾,兩腳鉤於高樓的檐瓦間,而身體懸空,隨後快速地側向移動,在場的人看後無不寒毛倒豎。

這少年當是雜技班子的成員。但唐時,很多刺客即由雜技藝人轉行而來。因此,很難說此少年日後不會成為一名刺客。輕功是刺客需要掌握的第一門要技。有人說,刺客所掌握的輕功類似於飛天夜叉的本領(佛教中的飛天夜叉可在空中自由飛翔)。對一名優秀的刺客來說,可以沒蠻力,但必須有輕功,躥房躍脊,飛檐走壁,如履平地,這既能保證你在短時間內接近行刺對象,也能保證得手後迅速脫身。

武元衡所面對的刺客,顯然就是有“飛天夜叉”之術的輕功高手。

兵器相接後,武元衡身邊的侍衛根本不是對手。其中一名刺客斬殺導騎後,拉著武元衡的馬走了十來步,從容地砍下武的腦袋。

當武元衡府邸的大隊人馬趕到後,“持火照之,見元衡已踣於血中”。那已是一具無頭屍了。武元衡死後,所騎的馬一直溜達到大明宮的建福門。

這起刺殺事件令整個帝國震驚。

宰相被殺並不稀奇,稀奇的是被刺死在大街上。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兇手的背景很快就被查明了:來自割據的藩鎮。

“安史之亂”後,藩鎮在財政上自收自支,不向朝廷交稅;在人員繼承上自己說了算,父傳子、兄傳弟,而且,主帥被部將控制,部將又被小兵控制,所謂“長安天子,魏博牙軍”(河北魏博鎮,當時第一強藩,最驕橫的是主帥的牙兵,也就是親兵,一不如意,就發動“下克上”的兵變),極好地形容了底層小兵在中晚唐的極度專權(歷史上絕無僅有的現象),導致一個個藩鎮成為獨立王國。唐德宗一度試圖想改變這個局面,但激起了一系列變亂,最後被迫妥協。憲宗皇帝英武,即位後謀求中興,重用主張鐵腕削藩的宰相武元衡和禦史中丞裴度,對付跋扈的藩鎮,比如淮西節度使吳元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