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術

羅公遠,鄂州人,修煉於廣東羅浮山,是唐朝時著名的道士。

此人雖一把年紀,但面容卻如少年,史上載:“羅公遠多秘術,嘗與玄宗至月宮,初以拄杖向空擲之,化為大橋,自橋行十余裏,精光奪目,寒氣侵人,至一大城,公遠曰:此月宮也。仙女數百,皆素練霓衣,舞於廣庭,問其曲,曰《霓裳羽衣》。帝曉音律,因默記其音調而還。回顧橋梁,隨步而沒。明日,召樂工,依其音調,作《霓裳羽衣曲》。”

這就是唐朝第一舞曲《霓裳羽衣曲》的由來。

當然,沒有人認為唐玄宗就真的到了月球。但是,卻擋不住另外一種情形,那就是:羅公遠采用強大的精神力量,引導玄宗進入了幻境。這並非沒有可能。據說,在這盛大的幻境中,玄宗還順手把一種月宮燒餅放到口袋裏。而這,也正是後世“月餅”的由來。

羅公元懂幻術,最擅長隱身,玄宗求此術頗急。

據說,掌握隱身術的人,如心存善念,二十年後可隨意變化形體,這在道術領域被稱作“脫離”。再過二十年,則可躋身地仙行列。關於這一點,唐敬宗寶歷年間時荊州著名預言師盧山人曾有論斷:“世間刺客隱形者不少。真正的刺客死後,屍體通常會消失不見。”又言:“道者得隱形術,能不試,二十年可易形,名曰脫離。後二十年,名籍於地仙矣。”

何謂地仙?東晉偉大的道士葛洪在《抱樸子・論仙》中這樣描述:“按《仙經》雲:‘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雲笈七簽》則稱:“此飛仙之所服,非地仙之所聞。”

地仙雖是介於天仙與屍解仙之間的“中等仙”。但其魁首依然很厲害:《西遊記》裏人參果的掌有者鎮元大仙。又稱鎮元子,被認為是“地仙之祖”。修道者一般通過服丹藥而成為地仙。比如,葛洪在羅浮山煉丹飛仙後,其弟子黃道人撈了點鼎裏剩下的丹藥吞吃,遂為地仙。但天然植物裏,也有被認為可通地仙之氣的,比如靈芝。

靈芝之外,也有一些:“成式常見道者論枸杞、茯苓、人參、術形有異,服之獲上壽。或不葷血、不色欲遇之,必能降真為地仙矣。”其中,茯苓是非常重要的一種。這是一種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外形如紅薯,但皮是褐色的,果肉為白色或淡粉色。唐人喜食茯苓。玄宗天寶年間,“處士崔玄微洛東有宅,耽道,餌術及茯苓三十載,因藥盡,領童仆輩入嵩山采芝……”

羅公遠雖擅長隱身術,但並不準備傳給玄宗,可又耐不住皇帝的軟磨硬泡,最後被逼無奈,只得從命露兩手。於是,玄宗學了起來,但每次都隱不利索,總露出點什麽。

羅公遠說:“陛下,您貴為一國之尊,不治理國家,卻忙著學我們道家這些小法術。如果您真的想全部學會,那一定將懷揣著玉璽走進平常人家,被困於百姓生活中!”

這番話激怒了玄宗,叫人要拿下羅公遠。但羅遁形於殿柱中,繼續指責皇帝的過失。玄宗叫人把柱子砸開,羅又跑到柱下的玉石裏。玄宗叫人劈開玉石,碎成十幾塊,每塊上都有羅的人形。

羅公遠施展的奇術讓唐宮的人們瞠目結舌。不過,在此之前的一次鬥法中,他卻敗給了密宗大師不空和尚。

不空,天竺人,少年時跟隨師父來中土大唐傳教,修行高深,為玄宗、肅宗和代宗三代皇帝所尊崇,圓寂後朝廷贈司空、封肅國公,這在高僧中絕無僅有。不空神通廣大,據說“能役百神”。有一年,長安大旱,玄宗叫不空祈雨。

不空說:“可。”

玄宗問需不需要去皇家庫房走一遭。說這話是有原因的。一年前,高僧一行因捕捉到化身為豬的北鬥七星而名震長安。此事在當時流傳甚廣,段成式說:“成式以此事頗怪,然大傳眾口,不得不著之。”不久後,玄宗又請他祈雨,一行對皇帝說:“當得一器,上有龍狀者,方可致雨。”玄宗帶著一行進入庫房,遍視珍寶,最後找到一面古鏡,上有盤龍。一行拿著這面鏡子,最後才把雨祈下來。

而不空說:“設繡座法壇即可。”

當時日本僧人金剛三昧也在宮中,玄宗叫他為不空打下手,設置了繡座法壇。但不空並不登壇,而是隨手掏出一個數寸高的用某種木頭雕刻成的神人,念咒後擲之於高空,隨後那神人緩緩落在法壇上,接下來奇跡出現:神人“吻角牙出,目瞚則雨至”。也就是說,那木質神人慢慢露出角、牙,眼睛開始眨動,就在這時候果降大雨。

大雨下了多日,玄宗又令不空收雨。

不空遂在庭中捏泥龍五六條,放入水中,用梵語罵之,很快雨停。